作為藥品中較為特殊的一種,獸用生物制品同人用的一樣,在貯藏、運輸等方面也有著極為嚴格的冷鏈要求。如疫苗在運輸過程中既怕高溫,又怕凍結,做好避光和防潮工作是必須的。對于當前獸用疫苗嚴格的貯藏要求,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副研究員王娟就曾指出,想要保證疫苗質量,就需要高效穩定的運輸工具和運輸方式。疫苗運輸環節較多,從生產地到省級動物疾控部門,再到市縣鄉,最終到養殖場或農戶,任何一個環節的保管不當,都會對疫苗質量產生影響。
“目前我國獸藥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很多,簡單來說就是環節多、基礎薄、整合少、效率低、監管乏、風險大。”針對我國冷鏈物流在獸用領域的發展現狀,今年在武漢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醫藥物流行業年會獸藥冷鏈及物流發展研討會上,南京農業大學臨床技術中心負責人邢剛這樣分析。
如此看來,保證疫苗質量的關鍵環節就是快速高效的物流運輸,而找到一家高效、安全、穩定的冷鏈物流公司也正是當下畜牧獸醫領域的殷切期盼。
獸用生物制品領域在呼喚
上海海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經農業部批準在上海生產獸用生物制品的定點企業及農業部在上海設立的動物重大疫情防治生產基地,長期致力于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優質、可靠的疫苗。
“站在一個民營企業的角度,我覺得獸用疫苗的運輸過程有一些阻力。”該公司技術服務總監歐偉業認為,“首先,一個行業標準的建立很重要,否則誰也不知道做得好還是不好。其次是設備問題,鄉鎮的貯藏設備非常落后,希望政府部門能適當給些補貼。再其次是人才的問題,做疫苗冷鏈物流的人必須了解疫苗的基本知識才能做好。還有就是信息流的問題,信息缺乏也是阻礙我們發展的一個問題。”
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動物保健品生產企業和國內第一家復合維生素生產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創新,其禽用疫苗市場占有率為35.40%,畜用疫苗市場占有率為47.23%,特種疫苗(口蹄疫)市場占有率為54.50%,銷售量和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第一。
“我們公司做的產品基本覆蓋養殖業,主要包括動物營養品、動物預防藥品、治療藥品,其中生物制品是我們比較重要的業務板塊,主要服務于政府的客戶。”據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運中心經理付艷梅介紹,中牧作為國有企業,政府對其服務要求更高。原先公司往全國各地發貨,基本上都是通過鐵路或者航空運輸,客戶去機場、火車站自提,發展到現在,基本上已全部是冷鏈物流。
付艷梅表示,在冷鏈物流方面,中牧同相關物流企業開展合作時間也較早,如今其產品物流已能夠縱深到鄉級單位。
“盡管如此,仍會面臨一些問題。舉一個形象的例子,去年我們在湖南招標會上簽了一個企業,采購單上要求我們發貨到70多個地點,而且基本上是客戶一發單,我們的物流冷藏自有車輛數量達不到,就要通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冷藏車去配送,不管多遠,也要送到終端客戶那里。有時候兩三件產品就得跑幾百公里,這是我們的一些難點問題。除此以外,偶有企業補貨,這時我們一般采取空運,然后再用冷藏車運輸。從政府采購這方面來說,我們的難點就是成本比較高,且很難控制,這時候就很希望有物流公司和我們合作。”付艷梅感慨地說。
像中牧一樣面臨這些問題的生產企業還有許多,這也正逐漸成為同行業生產企業的痛點。近年來,隨著政府的要求更加嚴格,比如產品出庫這一環節,從幾年前的指定效期,然后到今年的指定批號等規定,都對獸用生物制品的貯藏和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
物流企業怎能“袖手旁觀”
1978年,“物流”這一概念才開始在我國出現。醫藥物流作為物流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雖然近年來發展很快,但其發展仍受我國醫藥流通業的整體經營水平、政策環境、歷史積累等多種因素制約,與國外相比也有較大差距。
“我將獸用生物制品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物流運輸也在不同時期演變、發展。”邢剛認為,“第一時期是2002年之前。獸用生物制品品種少,產量小,呈區域供給模式,所以對物流運輸的需求也不大,基本以廠家制備貨車通過公路運輸到相關縣市;第二時期是2002年~2010年。隨著獸用生物制品的種類增多、市場增容,產品流動性也隨之增強,物流需求十分旺盛。由于物流的快速發展,貨運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各個企業的差異較大,傳統模式與現代模式并存。第三時期就是2010年至今。市場容量逐年增加,產品質量和服務都在不斷提升,物流需求仍十分旺盛。這一時期對產品的運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企業需找更好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冷鏈運輸。”
據了解,我國目前生物制劑的冷鏈運輸,一般是由公司空運到經銷商的冷庫,而恰恰在冷庫到終端運輸這個環節,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而且大多數冷庫都是產品生產企業或經銷商租的。
“我們公司主要做醫藥方面,當然也會涉及生物制劑和生物疫苗。我認為獸藥的發展軌跡和人藥的軌跡應該是一樣的。”談及獸用生物制劑冷鏈的發展,上海百奧泉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林福興表示。
“獸藥疫苗安全是保證養殖行業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近兩年,政府對從廠家到地方這樣一個冷鏈運輸過程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我們現在做的全裝冷鏈、即便是很少的量也要給客戶運到,有時即使里面的冰沒化,客戶也很少接受——客戶要求必須用冷藏車。還有一些我們必須做的,如嚴格把控出廠監管,打上批號和進行二維碼掃描等”。
從保證產品質量角度來說,這應該會成為趨勢,對于廠家來說,最難的難題就是,我怎么保證48小時或者72小時之內,在現有保溫箱技術下將產品送達,比如銷往東南亞的,只能找當地的代理商去送,但是這個環節我們就很難監控。
針對獸用生物制品在流通領域的難點,付艷梅告訴記者:“我已經感受到了畜牧獸醫領域對冷鏈的需求。首先就是客戶的需求,物流如果不夠完善,客戶就容易對運過去的產品質量不滿意,這一直是銷售企業應解決的問題;其次是生物制品企業對成本優化的需求,整個畜牧獸醫領域都期待一些物流企業能夠整合行業資源,降低我們的運輸成本;再其次是質量需求,冷鏈運輸對疫苗等生物制品貯存時間不會太長,一般是兩三天,所以距離是很大的限制因素,希望物流公司加大力度研發冷儲技術,幫助增加冷儲時間。”
邢剛認為,獸藥成本低于人藥,如果控制在人藥的范圍內,就需要資源整合。如何把現有的人藥的物流條件,轉接到首要的領域,是需要物流企業思考的。
當下,隨著第三方醫藥物流服務延伸與模式創新的推進,現代化物流服務平臺的逐步完善,以及第三方醫藥物流+互聯網模式的開發與應用,醫藥物流技術和物流運營的融合周期將更短,融合方式將更多,融合效果也將更好。
而今人藥物流發展的經歷和經驗,也將為未來獸藥的發展指明方向。
不如攜手共行最先“一公里”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在2015第三屆中國(鏡泊湖)國際農產品冷鏈物流峰會上就曾表示,農業部的《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發展綱要》首次強調了最先“一公里”的重要性。“農產品的‘最先一公里’因相對遠離消費者,消費需求傳導至生產、供應前端并引起足夠注意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從而造成其出現的時間比緊靠消費者的‘最后一公里’要晚,但在整個供銷鏈條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下,事前控制無論在控制效果還是控制成本上都是最優的。”
其實,自2009年《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頒布實施后,政府相關職能機構就出臺了冷鏈物流相關鼓勵和監管政策,如今,冷鏈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物流需求的上升,其已在全國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
“作為獸用生物制品公司,在冷鏈運輸方面會遇到很多問題,如冰箱質量差,導致保鮮成了冷藏;沒有專人管理,無法記錄溫度;沒有專人維護,偶爾風扇會壞;發貨時間不合理等問題。”歐偉業表示,“我們希望與值得信賴的第三方物流合作。”
“產品從公司到省會城市,一般是空運,一天就能到,如果各省或者一些省會城市有公司做個區域性配送,這樣很多疫苗公司從不同商家那里接訂單后運輸成本會降低,而且分銷商和經銷商的壓力都解決了。”談及對獸用生物制品和冷鏈物流未來的發展,付艷梅表達了自己的期待,“有的人說,相比人藥冷鏈物流,獸藥冷鏈發展層次還不夠,可這就好比做鞋的商人到一個當地人們都不穿鞋的地方,搞不好還是個商機。希望我們和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實現全程獸藥疫苗的冷鏈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