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500畝連片種植的蔬菜基地,一片片長勢喜人的白菜、芥藍、芹菜等,在冬天的藍天麗日下,構成一幅唯美的田園畫卷。
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心情最為悠閑的莫過于基地管理的負責人王林軍。這份“悠閑”來自于基地的“物聯網”現代農業管理技術,也就是眼下大家所說的“智慧農業”。走進農業生產管理機房,一個五六平方米的屏幕上顯示著園區內各個大棚的蔬菜生長環境,并實時顯示里面的溫濕度指數。
“現在我還可以用手機控制基地的澆水工作。”王林軍一邊介紹,一邊拿出手機,在屏幕上連續滑動手指。隨后,一個個整齊排列在田間的水龍頭與懸掛在大棚內的噴頭紛紛開始噴射水霧。
過去,500畝的蔬菜基地人工管理一直存在著效率低、管理難的尷尬境地。今年9月,“綠廬”與浙江大學洽談合作,正式引進“物聯網”農業生產管理技術,500畝蔬菜基地轉眼成了“智慧農田”。
有了這套物聯網技術,基地的后期生產管理僅需簡單進行日常維護。監控溫濕度指標、自動化施肥、全自動灌溉等等一系列蔬菜種植的生產工序,全部實現了“機器換人”,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
不僅如此,有了物聯網,基地產品從種植、采收、運輸直到餐桌的各個環節都能被清晰記錄。依托于此,基地的蔬菜從“田間”直通到了“餐桌”,一條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悄然而生,消費者再不用擔心食品安全問題。
眼下,基地的蔬菜通過桐廬安廚電子商務公司的電子商務平臺,銷往其他地區,真正實現了“農商+電商”的“土洋”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