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6日,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yè)共收購托市和儲備粳稻1.202萬噸,僅為去年同期的1/3。
一是天不幫忙。今年通州粳稻收割期出現(xiàn)連續(xù)陰雨,嚴重影響了稻谷收獲及晾曬的開展。
二是烘干不足。通州今年收購的粳稻中,一半以上是通過烘干后入庫的,而全區(qū)3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yè)中,只有騎岸糧食儲備庫擁有11臺烘干機,并在收購前改造完畢,但是每天烘干能力僅為150噸。江蘇省劉橋糧食儲備庫的烘干中心(7臺烘干機,日烘干能力200噸)還在建設中。
正場國家糧食儲備庫的兩臺烘干設備一臺已淘汰,一臺移到騎岸糧食儲備庫。由于濕稻無法及時烘干,導致稻谷變質,黃米粒增多,影響了今年稻谷的收購速度。
三是倉容緊張。近年來倉容緊張局面一直未能緩解,加上今年糧價低迷,農(nóng)戶售糧踴躍,而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yè)僅能騰出2.5萬噸倉容(比去年減少20%),與通州今年近30萬噸的產(chǎn)量相比,稻谷收購壓力前所未有。騎岸糧食儲備庫雖然騰出9000噸倉容,但是到11月底倉容就開始告急。而社會幾乎沒有符合相關政策條件的倉容,收購量僅8000噸,為去年的60%,因而壓力全部落在國有糧食購銷企業(yè)身上。
四是市場積極性不高。由于今年稻米市場行業(yè)不景氣,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yè)有后顧之憂,一旦收購入庫,來年極有可能發(fā)生虧損;加工企業(yè)和貿易商收購積極性也普遍不高,尤其是加工企業(yè),自身需求量較往年下降較多,開機率也普遍不如上年,導致收購進度偏慢。
五是收割延遲。盡管今年稻谷托市收購10月19日就開始了,但是通州新粳稻起田比去年延遲了10天,因而新粳稻收購進度隨之推后,最早的騎岸糧食儲備庫11月5日才有糧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