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縣是傳統的農業縣,具有高原無公害蔬菜種植的特色產業優勢,但受市場流通等因素影響,農民每年都是“跟著感覺走”,以“賭一把”的押寶心態種地。菜價好的時候,滿心歡喜;價格低的時候,傷心不已,甚至因菜返貧。2015年,永昌縣立足金融支農、精準扶貧開展甘肅省首例蔬菜價格保險試點工作,力爭有效緩解“蔬菜賣難”,增強當地菜農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讓農民種菜不再“押寶”。
這項試點工作,自2015年春節后啟動,準備工作歷時半年。全套保險產品條款和方案于7月中旬獲得中國人保財險總公司審批通過,于2015年7月底通過人保財險金昌市公司,在六壩鄉、東寨鎮和城關鎮三個試點鄉鎮正式開展承保出單工作。根據永昌縣實際,保險方案設計為每畝蔬菜的保額不超過2000元,基本可以覆蓋蔬菜種植的物化成本和一部分合理的預期收益;費率為10%,每畝蔬菜的保費不超過200元;保費的分攤比例為省級財政50%,市縣兩級合計30%,農戶自行承擔20%。每畝蔬菜農民自繳保費不超過40元,在可承受范圍之內。目前,全縣共承保今年秋季種植和收獲的娃娃菜與青筍兩個蔬菜品種1557畝,保費收入30.38萬元,為蔬菜種植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提供了超過300萬元的風險保障。
這項試點工作,具有兩個方面的創新點:一是同一份保險產品提供了兩類保險保障,即覆蓋蔬菜種植期的自然風險和收獲銷售期的價格風險。在種植期內發生自然風險時,保險公司將按照受損程度,根據蔬菜不同種植時段的約定賠償比例進行賠付;收獲上市后在15天的保險期間內,蔬菜平均離地價格低于約定保險價格時,保險公司對價格跌幅部分進行差額賠付。二是探索建立銀保合作的金融模式。支持保險公司和涉農銀行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建立綜合保障機制,將投保蔬菜價格保險作為銀行向種植農戶發放涉農貸款的優先條件,可以緩解生產資金短缺的問題;投保農戶利用貸款開展蔬菜種植,并可以用于繳納保費;在發生自然風險或價格風險后,可以通過保險理賠款償還銀行貸款本息,并用于恢復再生產。
9月初,永昌縣連續降雨,導致六壩鄉部分娃娃菜在收獲期菜心滲進雨水,出現漚爛導致減產。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查勘定損,啟動永昌縣蔬菜價格保險首筆理賠工作,共為52畝娃娃菜提供賠償金額2.34萬元,彌補了蔬菜種植農戶的損失。9月30日,當地遭遇嚴重霜凍災害,導致大面積的青筍腐爛絕收。保險公司迅速啟動查勘定損工作,共為209畝受損青筍提供賠償金額32萬元。截至10月底,兩筆因自然災害導致的保險事故理賠款合計34.34萬元,已全部賠付至投保農戶手中,讓蔬菜種植戶吃下了“定心丸”。10月,受周邊市場蔬菜集中上市因素影響,永昌縣娃娃菜的銷售價格持續低迷。根據價格監測跟蹤結果計算,在保險期間內部分蔬菜種植戶的平均離地價格低于約定保險價格,視同保險事故發生。截至11月中旬,價格保險理賠款52萬余元已經全部賠付到位,為農民補償了因市場價格波動造成的損失,保障了蔬菜種植戶的利益。
作為全省首例蔬菜價格保險試點項目,今年在永昌縣開展的承保理賠工作已經全部結束,達到了預期設計效果,在發揮農業保險幫助農民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實現利用金融工具為全縣農業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