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寧縣多浪農場農四隊農民張其友用了17年的時間試種適合本地生產的黑小麥,并組建全縣首個黑小麥開發專業合作社,使原來家庭式小生產的“散兵游勇”變成了搏擊大市場的“正規軍”,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張其友家一直種植著3畝地,畝收入在千元左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里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通過多方市場考察,張其友發現了黑小麥潛在的價值。用黑小麥磨成的面粉所含的鐵、鋅、鈣、硒等微量元素比普通小麥高,用它的面粉和麥麩做成的食品具有明顯的保健功能,在市場上很受青睞。從1997年起,張其友就嘗試著從內地引進黑小麥試種,直到2010年最終確定了冬黑一號和強冬黑麥在本地種植能確保獲得高品質和高產量。
一個人單打獨斗形不成規模,2010年,張其友組建了伊寧縣恒綠黑麥種植開發專業合作社,發動100多戶農民入社,并與區內外科研單位協作,在闖市場上做到量化標準,規范技術,做到統一銷售、統一價格、統一分級標準,走出一條“連農聯戶、互助共贏”的發展之路,農戶每畝地的收益達到2000多元,是以往種植普通作物的兩倍多。
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已生產出黑麥面粉、黑麥營養醋、黑麥掛面、黑麥片等系列產品。
據張其友介紹,現在合作社每年種植黑小麥的面積在1500到2000畝,年產量可達300噸左右,黑小麥系列產品遠銷到云南省和北京、廣州、西安、寶雞等市,今后合作社的發展方向就是有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