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國內外食糖價格倒掛嚴重,導致食糖進口激增、國內庫存高企,進而導致糖價“跌跌不休”,令國內制糖企業和糖料種植戶損失慘重,糖料生產出現明顯滑坡,特別是剛剛結束的2014/2015榨季里,糖料種植和食糖生產嚴重滑坡。
眼下,我國廣西、云南等糖料主產區陸續進入新的蔗糖榨季,對制糖企業、糖料種植戶而言,連續“苦”了幾年之后,這一季能否收獲些許甜蜜?專家分析認為,近期國際糖價有所起色,但受連續多個榨季低價、高成本的雙重“壓榨”,國內食糖產業仍舊面臨嚴峻形勢,需要從國家層面調整產業政策,增強食糖產業基礎競爭力。
蔗農盼“寒冬”快過去
去年以來國際白糖價格低迷,國內甘蔗種植儼然進入了“寒冬”。近期市場雖有反彈,但此前的行情對甘蔗種植已造成影響,蔗農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種植面積略呈下降趨勢。加上生產成本逐年上升,制糖企業虧損,致使廣西的蔗糖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據調查,廣西2014年甘蔗種植面積比上年減少約67萬畝,產量比上年減少164萬噸;蔗農售蔗收入210.6億元,比上榨季減少約100億元。
廣西是全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蔗糖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僅頗具優勢,而且成了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產業。面對如此市場“寒冬”,廣西實施創建500萬畝優質高產高糖基地,推進甘蔗產業的經營規?;?、種植良種化、生產機械化、水利現代化,大力開展“雙高”基地創建,以此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甘蔗單產和糖分含量,促進蔗糖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種蔗不賺錢,誰還愿意種”,如何擺脫蔗糖產業遇到的困境?早在2013年7月,廣西出臺《關于促進我區糖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萬畝以上平均單產超8噸、糖分超14%的“雙高”基地,實現“噸糖田”目標。據了解,廣西各級政府、制糖企業、種植公司及農戶參與建設“雙高”基地的積極性比較高漲。尤其2015年春節后,廣西糖價從2014/2015年榨季開榨初期的市場有了稍微回升,也使蔗農看到了一絲光明。
據廣西自治區農業廳糖料處負責人介紹,2014年11月,國務院批復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的一攬子支持廣西和云南蔗糖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將支持糖料蔗主產區蔗糖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科技部把糖料蔗列入國家主要農作物育種專項實施方案內容,將廣西甘蔗機械研發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優先啟動。同時廣西還爭取到財政部、農業部對甘蔗種苗1.9億元的補貼資金;爭取到中國保監會將廣西糖料蔗目標價格指數保險納入國家政策性保險試點范圍等。目前,廣西已有32個縣出臺了97項對“雙高”基地項目的優惠政策,較好地調動了蔗農種蔗的積極性。
從現狀看,廣西的蔗糖產業雖然有些“抬頭”的趨勢,但若要保持甘蔗種植的穩定持續發展,蔗農還是希望政府多給一些優惠政策和財力支持,盡快度過這熬人的“寒冬”。
一方面,企盼加大對甘蔗優良新品種的選育力度,培育好甘蔗良種繁育基地,加快甘蔗脫毒健康種苗推廣,促進甘蔗優良新品種應用,推行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結合;對制糖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造,降低榨糖成本讓利與民。
另一方面,企盼啟動對種蔗農戶的直補政策,穩定蔗農種蔗積極性,實施國家糖料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等,給食糖臨儲更多政策和資金優惠。同時希望國家嚴格控制食糖進口,加大打擊食糖走私,降低對國內市場的沖擊。
食糖產需缺口將繼續擴大
糖農收益下降,糖料生產滑坡
在9月份結束的2014/2015榨季,我國糖料種植和食糖生產嚴重滑坡。全國糖料種植面積2369萬畝,同比減少301.9萬畝,減幅11.3%;食糖產量1055.6萬噸,同比減少276.2萬噸,減幅10.7%,是新世紀以來減幅最大的一年。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糖料收購價持續下降等因素的影響,糖農收益下滑,種植積極性受挫。
首先,糖料作物的種植成本快速上升。由于要素投入品價格上漲,糖料種植和食糖生產的“地板”價不斷抬高。據廣西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分局統計數據顯示,2005~2014年10年間,廣西糖料蔗每畝種植總成本由834.8元增加到2016.6元,增加了1181.8元,增幅141.6%,年均增長10.3%。其中,人工成本更是增加了近2倍。而受原料成本上漲傳導機制的影響,國內制糖成本也水漲船高,目前每噸在5100元/噸左右。國內糖料種植和食糖生產的成本“地板”不斷抬升。
其次,糖料作物的種植收入不斷下滑。成本上升背景下,國內糖料收購價格連續下降,糖農收入大幅減少。2011/2012~2014/2015榨季廣西糖料蔗收購價格每噸下降了100元,降幅達20%。據廣西崇左市相關部門的統計,2014/2015榨季農民人均種蔗收入4892.3元,同比減少1933.1元,減幅達28.3%。收入水平下降直接導致糖料作物種植的比較收益降低,據廣西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分局測算,2014年廣西甘蔗種植每畝成本2016.6元,每畝產值1988.6元,每畝凈利潤-28元,農民種蔗不掙錢,因此紛紛改種香蕉、速生桉、水稻、西瓜等競爭農作物,糖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大幅萎縮。
糖料種植和食糖生產形勢依然嚴峻
2015/2016榨季,我國糖料種植和食糖生產減產形勢依然嚴峻,產需缺口繼續擴大。
首先,糖料作物和食糖減產已成定局。由于糖料蔗收購價連續下調、農民種蔗收益減少,造成農民改種意愿強烈,糖料種植面積出現縮減。據估計,2015/2016榨季國內糖料種植面積2050萬畝左右,同比縮減約300萬畝。雖然2015/2016榨季作為我國第一主產區的廣西大幅調高了糖料收購價,增加農民種蔗收益,提高種蔗積極性,但是由于多地已進入糖料收割、糖廠開榨階段,因此其對食糖產量的促進作用將更多地體現在2016/2017榨季。總體上看,2015/2016榨季國內食糖產量將連續第2年下降,預計食糖產量950萬噸左右。食糖消費將繼續增長至約1570萬噸,國內食糖產需缺口擴大到620萬噸左右,自給率恐將跌破60%。
其次,糖企和糖農收入有望增加。一方面,隨著國際食糖市場步入減產周期,基本面向供不足需轉變,支撐國際糖價回暖。受此影響,國內外價差和進口壓力縮小,國內制糖產業贏得喘息機會。同時,在2014/2015榨季被證明頗為有效的政府和行業主體采取的產業支持及行業自救措施仍將持續,國內糖價將進一步回升,制糖企業在2014/2015榨季大幅減虧的基礎上有望實現扭虧為盈。另一方面,糖料主產區調高了糖料作物收購價格,糖農收益得到保障。2015/2016榨季,廣西將普通糖料蔗收購首付價調高至每噸440元,同比增加10%。云南、海南、廣東等地雖然取消了糖料蔗收購政府定價,改由蔗農和糖企定價,但出于看多后市、保障原料穩定供給的考慮,制糖企業將考慮糖農的合理收益。因此,2015/2016榨季糖農收入將會增加。
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把食糖產業“保”起來
總體來看,我國食糖產業發展面臨的“危局”主要源自于開放環境下的自身基礎競爭力不足。一方面,國內食糖生產成本高企,國內外價差巨大,與國外糖相比根本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我國食糖進口關稅在世界范圍內處于較低水平,缺乏除關稅、配額外有效的進口調控手段,造成國際低價糖大量涌入,擾亂國內市場,危害國內食糖產業安全。
從長遠來看,食糖產業發展需要著力破解上述兩道難題??紤]到基礎競爭力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當前的首要任務應是盡快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先把食糖產業“保”起來,同時通過轉變生產方式、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等手段降低糖料種植和食糖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一方面,應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借鑒世界主要國家的產業政策經驗,研究其在我國“落地”的可行性,如巴西以含糖量為基礎的市場化的定價機制、食糖—酒精聯產計劃,日本的食糖返售政策,泰國的甘蔗與食糖基金等。
另一方面,應加大良種良法的培育推廣力度和糖料產區水利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提升糖料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大力推廣機械化,加快研發適合我國產區特點的小型機械,提升糖料作物種植的機械化水平;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糖料種植組織化程度;鼓勵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此外,應推動制糖行業整合,鼓勵制糖企業通過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改進工藝流程、改善經營管理水平,實現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