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購置補貼作為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服務組織購置、更新農機具的幫扶政策,一直是國家“三補貼”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重要舉措。該項政策在我市的落實、效果發揮情況究竟如何,記者近期采訪了部分農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部門負責人。
傳統農業煥發新活力
“13萬的收割機,我掏7萬就買了,你說實惠不實惠?2009年時,只有我一個人干,后來大伙看我掙錢快,都來打聽,跟著我干。”在靈寶市川口鄉川口村,47歲的邵青旺高興地說,以前是地地道道靠天吃飯的農民,每個年頭必須算計著花錢,而自從2009年嘗到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甜頭后,通過不斷擴大規模,如今他已是靈寶市青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名下擁有20多臺不同類型、不同功用的農業機械專用工具。每到三夏、三秋等農忙時節,他帶領合作社成員不僅幫助周邊的群眾收割小麥、玉米等,還到南陽、渭南等地“趕場子”。
近年,三門峽市通過農機補貼政策,大力推廣各類農機具,使我市的傳統農業煥發新活力,現代農業走上新征程。2013年,該市下達農機補貼及獎補資金3165.4萬元,總動力達到175.2萬千瓦,專業合作社達88家,建成特色農機示范點9個,完成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面積37萬畝,完成玉米機械化收獲面積32萬畝。
據市農機辦工作人員介紹,自從財政部、農業部共同啟動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我市嚴格按照程序,廣泛宣傳,精心組織,明確責任,規范操作,僅2014年上半年,就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666.642萬元,涉及耕整地、種植施肥、田間管理、畜牧水產等機械類型7682臺,受益農戶達6041戶。
“現在的活都接不完,我得趕緊再買幾臺,反正全價購機也有郵政儲蓄做貸款,方便著呢!”邵青旺說,每年檢修時,市農機局都是上門服務,大伙用不著跑路。
特色農業走上現代化
蔥郁茂密,蟬聲鼎沸。在湖濱區上品園林花木有限公司的葡萄基地里,員工正在忙著裝車、接電話、配貨單、封箱。“‘上品的葡萄會說話’,這是消費者對我們作出的真實評價。”董事長張紅波說,家樂福、丹尼斯、大潤發等頂級商場在我們這兒的訂單接連不斷,這和葡萄的好口感分不開,而甜潤、溫和的味道又和土地環境密切相連。
談起農機裝備在規模化種植上的應用,張紅波如數家珍:“傳統的除草方式是使用殺蟲劑,草是死了,但藥物殘留會危及食品安全,現在,我們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進了肩背式割灌機,不僅輕盈、快捷,還可以通過‘過腹還田’實現植物二次利用,有效杜絕土壤返堿、返鹽現象,形成良性循環,從而保障農作物的綠色、健康,增加經濟收益。”
據介紹,上品園林在3年時間內已陸續流轉土地近1萬畝,先后引進微耕機、風送式噴霧機、牽引式打藥機、開溝覆膜機、果園施肥機等多種特色農業機械,享受補貼金額40余萬元,并通過技術幫扶帶動周邊農戶規?;N植,減輕勞動強度,實現年利潤3800萬元,成為科學化種植致富的標桿企業。
“湖濱區的農機作業區主要分為社會化服務示范帶、觀光農業示范帶和設施農業示范帶,涵蓋了林果、蔬菜、水產養殖和苗木花卉四大特色農業,現已達到農機服務全覆蓋。”湖濱區農機局陳舒敏局長表示,下一步,湖濱區將大力推動農機化朝著立體化、層次感的富民方向做精做大做強。
合作社成為致富“聚寶盆”
“平常我們通過網站和飛信與社員溝通,還統一辦理了社員證呢。”在靈寶市正大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建波說,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科學管理、共同發展”的原則,正大農機專業合作社不斷完善社員入社制度、財務分配制度、機械管理制度,明確了農機作業統一標準,積極鼓勵社員采取靈活代耕、代種、代收、代管的方式,促進土地流轉,擴大土地經營規模,把農機服務打造成全、快、特、優的現代農業主載體。
截至目前,靈寶市正大農機專業合作社已從最初的6名社員、5臺機械發展到203人、560臺農機具,服務范圍也從原先的單一的耕種拓展到農機推廣、農機維修、農機作業、二手車交易、土地托管、土地流轉等23項內容。
市農機辦負責人介紹,為培育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市農機辦定期組織全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參加業務培訓,并組織學員到新鄭、運城、洛陽等地參觀考察,在探索農機農藝相結合的規?;N植、集約化經營、農機化科技綜合集成應用、管理服務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位負責人說,隨著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農機化必將為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