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食品安全法出臺,要求活體豬進場檢疫,防城港那梭鎮屠宰戶的成本增加。
養了10多年肉豬的凌先生,最近為生豬的銷售愁壞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在11月份開始執行,要求屠宰戶拉生豬到屠宰場檢驗檢疫。防城港市防城區那梭鎮屠宰戶都不再殺豬,改到40公里外的防城區調豬肉回鎮上賣,導致該鎮養豬戶的豬近一個月無人問津。
新規實行成本增加 屠宰戶集體“封刀”
從 11月開始,那梭鎮農貿市場的豬肉攤點變得冷清起來,該鎮30多名屠宰戶沒有一個人殺豬賣。屠宰戶陳先生告訴記者,過去他們是在農村找豬殺,殺好后用 摩托車將豬肉拉到鎮上屠宰場進行檢疫。11月份,按照新的規定,他們要拉生豬到屠宰場檢疫后才能宰殺,再放到市場供應,這意味著,平均每頭豬的運輸成本一 下增加了100元,大家都不樂意干了。
屠宰戶停止殺豬一直持續到11月8日,這期間那梭鎮一肉難求。全靠鎮政府牽頭,8天時間組織人員殺了40余頭肉豬,在該鎮食品站門口銷售,才解了供應市場之急。
后經過協調,屠宰戶以一次100元的價格,包車到防城區調宰殺好的豬肉賣,供那梭鎮街上的居民購買,但是無法像以前那樣,有大批豬肉送到村里面銷售。陳先生和記者算了一筆賬:那梭鎮一般每天要殺20多頭豬,圩日達到40多頭。按照新規下每頭豬的運輸成本增加100元計算,每天就要多2000~4000多元的 成本。如今他們調豬肉回來賣,每天8到10頭,一天才多100元成本,而且由屠宰戶平分。
近日,記者在那梭鎮農貿市場看到,原來的5排豬肉攤,僅有兩排在賣豬肉。消費者黃先生告訴記者,自從11月份以來,豬肉價格每公斤上漲了4~6元。
屠宰戶不愿殺豬 養豬戶生豬難銷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除了運輸成本的增加,屠宰場設施條件很差、有的太偏遠大車無法到達,也是屠宰戶不愿殺豬的原因。記者在那梭鎮屠宰場看到,里面空無一人, 豬圈有10來個,但每個僅不到10平方米。養豬戶黃先生說,這里豬欄窄,生豬趕到這里容易打架,一有死傷沒有人愿意承擔責任。而且屠宰場小,車子拉豬過 來,連個掉頭的地方都沒有。因此,這里已經半個多月沒有人殺豬了。
那梭鎮養豬大戶凌先生告訴記者,他養了10多年豬,三兄弟目前有1000多頭豬,基本都是供應那梭鎮。過去平均每天可以賣出去5頭生豬,價錢在18~20元每公斤,現在屠宰戶都不愿意殺豬了,16元每公斤都沒有人來要。
“豬賣不出去,每天的飼料錢都夠嗆。”凌先生說,他養的豬每天要2000元左右的飼料成本,目前已經欠下飼料店30多萬元的賬。像他這樣的養豬戶在那梭鎮并不少,有的豬已經養到150多公斤,還沒有辦法賣出去。
新規能保障安全 將繼續做好協調
那梭鎮副鎮長陳先生告訴記者,根據動物檢疫法,一直要求生豬必須要活體進場,通過檢驗檢疫后才屠殺。2003年該鎮照此實施一段時間后,不知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法規未執行到位,屠宰戶又像以往那樣,在農村殺了豬之后,再拉豬肉到屠宰場檢疫。
這 樣一來,豬肉的食品安全沒有保障,一旦發生重大疫情或食品安全問題,后果將不堪設想。陳先生說,從11月份開始,鎮里要求,新的食品安全法和相關法律法 規,在每個鄉鎮必須執行。10月份,那梭鎮政府和相關部門以書面形式,將相關條款規定發到屠宰戶手上,也多次跟他們溝通,但是屠宰戶一下不能接受,以各種 理由進行抵觸。
屠宰戶“封刀”后,鎮政府已經將情況向區政府、市政府匯報。陳先生表示,事情要馬上得到解決不太現實,目前政府已經和負責屠宰場管理的食品公司進行溝通協調,希望能夠對屠宰場的設施條件加以整改,并繼續去做各位屠宰戶的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