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水稻“秈改粳”科技攻關力度,增產增收效果顯著。經專家實收測產,今年鄱陽縣饒豐鎮紅土山百畝“秈改粳”核心示范區平均畝產達到922.5公斤,畝均增收300多元。
自引進北方粳稻種植以來,江西省已持續7年開展“秈改粳”科技攻關和示范推廣,探索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的新路徑。一是明確發展思路。經過3年的初試表明,在江西種植粳稻,具有耐寒抗倒、耐肥抗衰、出米率高等優勢。2012年初,省農業廳邀請中國工程院、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等單位專家就江西發展粳稻進行論證,確定了粳稻發展的總體思路。二是爭取資金支持。在農業部、省財政的支持下,累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支持開展“秈改粳”技術攻關、試驗示范和大戶種植技術推廣。三是開展多點試驗。分緯度開展生產比較試驗,年篩選不同類型粳稻品種(系)400余個,開展“密肥水保”等栽培技術試驗,創新提出了“早秈超級稻+晚粳”和“一季中粳+冬作”兩套周年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四是加快示范推廣。以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大力推廣粳稻種植技術。據統計,今年全省粳稻百畝以上種植大戶115戶,其中500畝以上15戶,千畝以上8戶,并在全省30多個縣(市、區)建設粳稻示范點60多個。五是技術服務到位。依托12316平臺,在種植關鍵環節開展短信服務,指導農戶生產。在粳稻生長關鍵期,組織技術骨干深入示范點和田間地頭進行現場巡回指導。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平臺,大力開展技術骨干和種植大戶專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