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實現農業(yè)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支撐。經過多年的建設,各地各部門貫徹中央水利基礎設施的決策部署,防災減災能力、綜合生產能力大大提高,我國50%的農田已經成為了旱澇保收的高產穩(wěn)產農田。但是,我國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滯后發(fā)展仍然是最大的硬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大興農田水利,下決心補上欠賬。李克強總理在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的重要批示中強調要深化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金,調動農民積極性。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加強管理和改革運行機制,確保農民長期受益。創(chuàng)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對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和作用。筆者就創(chuàng)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機制提出若干建議。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發(fā)揮政府投入主體作用。要加大政府投入,特別是加大對重大水利工程的投資建設,對于民間無力投資的重大水利項目,國家要承擔投入主體責任,在十三五期間,要編制規(guī)劃,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責任,做好本區(qū)域內的水利建設規(guī)劃。
二是拓寬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yè)的籌資渠道。如云南省從土地出讓金中計提水利專項資金51.2億元,省級煙草部門投入120億元。運用PPP投資10個項目,共投入340億元的資金支持。因此,要完善從土地出讓金計提水利專項資金的制度辦法,加大各個部門的職能支持。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采取多種措施,包括財政貼息和優(yōu)惠,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資。
四是以獎代補,運用多種優(yōu)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各級政府要采取以獎代補,財政貼息,政府購買服務、風險補償、PPP等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五是農民合作組織參與。通過建立用水協會和用水管理組織,參與水利建設。
六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消除體制機制障礙,管好水利的關鍵。要出臺水價改革意見,完善水價機制,用水標準補貼,明確社會資本投資產權制度和收益制度,為擴大社會資本投入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