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車、過磅、計算、數錢,一個多小時后,冷集鎮木排港村農民付新成的3000多公斤山藥便批發完了。8月28日,拿到1萬多元現金的付新成高興地說:“這都多虧了像左俊安這樣的經紀人,是他們從中牽線搭橋,才讓我們山藥俏銷,賣上了好價錢。”
種植2萬畝山藥的谷城縣冷集鎮農民,雖然山藥是“綠色無公害”的,但也有過“酒好也怕巷子深”的遭遇。對此,左俊安有過切身的體驗。
如何讓山藥不滯銷、有市場、賣上好價錢?左俊安從種山藥到販山藥,再到當起市場經紀人,歷經磨難,終于找到了“曙光”。
如今,左俊安對哪家哪戶種有幾畝山藥像建“檔案”似的,了解得一清二楚,同時,他的電話簿上也網羅了上百名客商的信息。他們什么時候需要多少山藥,價格是多少錢一公斤,講明白后,左俊安只要一個電話,便會及時通知到相關農戶開始收獲,組織貨源,然后在山藥集散地交易。左俊安則根據組織貨源的多少,從客商那里提取一定的報酬。這種看似簡單的“搭橋”,卻很好地解決了過去“買家找不到賣家,賣家找不到買家”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