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日前介紹,自農業部啟動馬鈴薯主食開發工作以來,農科院相關科研團隊克服了專用品種少、馬鈴薯全粉黏著性弱、成形能力差、專用加工機械缺乏、營養功效研究不足等技術難題,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
科研人員從我國馬鈴薯主栽區域的26個馬鈴薯品種中,成功篩選出4個馬鈴薯饅頭專用品種和5個馬鈴薯面條專用品種,并將馬鈴薯饅頭、面條、米粉、復配米等主食產品中的馬鈴薯粉占比由最初的10%左右提升至35%以上。此外,通過工藝優化,有效抑制了薯粉、薯泥等加工過程中的褐變,初步研制出價廉、營養的高品質馬鈴薯主食專用生粉,為生產適合于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的高品質馬鈴薯薯泥奠定了基礎。根據農業部部署,隨著馬鈴薯主食開發工作不斷推進,馬鈴薯有望從雜糧副食轉變為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