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關嶺自治縣關索鎮月亮彎村因主灌排渠又漏又淤塞,損毀嚴重。每到雨季,上游村組經常被淹,到灌溉季節,中游村組因缺水就用土袋堵渠蓄水,造成下游村組無水可灌,村民常因水沖突不斷。2015年小農水項目竣工后,新修的現澆砼灌排渠灌排通暢,灌溉時有分水閘,泄洪時有泄洪閘,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的目標,該村從此水旱無憂,促進地方群眾和諧團結。
歷經三年的比拼,關嶺自治縣在2013年列為第五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項目分三個年度實施。2013年項目在該縣板貴鄉火龍果基地、上關鎮基本農田產糧區、關索鎮高效農業產業園區實施。項目設計改善和新增項目區內灌面10565畝,工程總投資1826.79萬元;2014年項目在上關鎮紅星村、關索街道辦北口片區、落葉片區、大橋片區實施。項目設計改善和新增項目區內灌面12260畝,工程總投資2313.4萬元;2015年度項目在坡貢鎮和沙營鄉實施。項目設計改善和新增項目區內灌面11965畝,工程總投資2301.24萬元。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該縣按照“集中連片,突出重點”的思路,對工程進行科學規劃,循農田水系現狀,保證原生態的治水理念,確保“點(水源)線(渠道)成面,效益一片”。在編制實施方案時,認真聽取村組、群眾意見,深入了解項目區工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規劃工程。優先規劃實施影響大、收益大、群眾期盼的工程項目。優先解決水源問題,保證有水可灌。
重建還得重管,該縣通過建立科學的管護機制對項目進行管理,積極有效地推行了用水戶協會的管理制度,通過村民大會等形式,形成了協會管理制度和管理章程,組建了協會管理班子,落實了工程管護責任。
項目實施三年來,有效提高了項目區耕地灌溉保障率和抗旱能力,渠道供水能力和水利用系數得到了較大提高,促進了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發展,推動了新農村建設。項目區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催生了一大批種糧大戶、土地流轉承包農業合作社,通過項目建設使渠渠相通、灌排自如,實現村容整潔,人水和諧。同時,項目的實施有效改善了水利條件和水環境,防止了溝渠垮塌淤塞和水土流失,減少了農田肥份流失和農業種植對水資源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