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煎中藥不是越濃越好

   日期:2015-10-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90    評論:0    

  和西藥類似,中藥也需要控制劑量。其中,湯藥的劑量和服藥量、藥物濃度都有關系。俗話說良藥苦口,有人因此認為越濃、越苦的湯藥,效果越好。其實,濃過頭的藥,不僅藥效不會更好,還可能傷身。

  為了讓湯藥更濃,有的人多加藥,可能超量,引起不良反應。還有人認為煎煮時間越長,濃度就越高,但煎得過久可能引起很多問題。首先,容易煎糊,嚴重時還會把藥鍋弄壞。其次,中藥湯劑在煎到一定程度時,有效成分達到濃度平衡。此時再煎,有效成分不會再溶出,非有效成分(如樹脂、樹膠、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還會不斷溶出,雖然好像更“濃”了,但并沒有增大藥效,反而會加重苦味并影響口感,有人喝了還會惡心嘔吐。最后,煎得過久,高溫會破壞已經煎出的藥液成分,影響藥效。

  正確煎藥可達到保證效果和安全性的較好濃度。煎藥時,一般浸泡藥物的水面超過藥物2~5厘米即可,如果有花草類等質地疏松的藥物,建議煎煮時再多加一點水。大多數中藥都是武火燒開以后,再用文火煎20分鐘。

  除了滋補藥煎煮時間稍長,多數中藥不需要濃煎。特別是解表、清熱、芳香類藥物,煎煮的時間還要更短一些,如麻黃、桂枝等解表藥,金銀花、菊花等清熱藥,砂仁、沉香等芳香類藥物。風寒感冒者多需要解表散寒,藥物煎煮的時間就不宜過長;調理氣虛者,補益藥就需要濃煎。具體煎到什么程度,用多大量,需要請中醫根據病情確定,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長煎藥時間。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