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福建農業生產方式將如何轉變?記者28日從福建省農業廳獲悉,福建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十三五”期間,將通過31條具體舉措發展特色現代農業。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福建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農業服務平臺,建立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產業體系。
一方面,大力推進農業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推廣成熟可復制的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建設福建省農業物聯網應用服務云平臺,為各類農業企業物聯網應用提供標準接入。
另一方面,也支持互聯網企業與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合作,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災害預警、耕地質量監測、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市場波動預測、經營科學決策等提供服務。同時,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試點,提升12316服務與農技推廣融合水平,強化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加強農村信息站點和信息員隊伍建設。
確保農產品安全,也是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的關鍵。根據《意見》,一方面要實現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另一方面要建立可追溯平臺。
“十三五”期間,福建將加強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監測預報,發展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加快轉變病蟲害防控方式。同時,推行精準施藥和科學用藥,大力推進綠色防控。到2020年,福建主要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實現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
在可追溯平臺方面,福建圍繞特色現代農業將建設兩大平臺。分別是加強農藥獸藥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臺。
農藥獸藥監管信息平臺將重點對茶葉、蔬菜、水果等主要農作物所使用農藥和畜禽、水產所使用的獸藥實行入市備案審核、登記,建立和完善農藥獸藥經營誠信檔案等制度,實現農藥獸藥購、銷、用流向可追溯。
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平臺,將于2016年將設區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入超市的規模種植養殖場(基地)和食品加工企業生產的食用農牧產品、水產品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實現大宗食用農牧產品、水產品質量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