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如何種植生態蔬菜,成了種植業者、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2014年初,在城市里長大的瀘州女子宋小蘭看到商機,在區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毅然決定走進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董允壩,先后投入近200萬拿來整地、買菜苗、搭建大棚……承包了1000畝左右的土地種植生態蔬菜,成立了董允壩蔬果專業合作社,耕耘著自己的創業夢。
創業之路多坎坷
創業之初,挫折一個接一個。
承包的田地硬邦邦,需要及早將土地軟化。由于董允壩村里的交通還不方便,專門軟化土地的機器運輸不進來。宋小蘭就帶領著合作社里的村民一起往土里灌水,用鋤頭背面敲打硬土地,連干了兩個月成效也不大,周圍的人也冷嘲熱諷,家里人也百般勸說,都沒能讓她屈服。面對困難,她淡定自若,堅持不懈的在這片硬土上開墾著。“想干事兒就要有不服輸的勁兒,我不相信地里闖不出致富路!”宋小蘭總是這樣激勵著自己。
為了做大種植生態蔬菜項目,在創業之初,宋小蘭動員了3個農業個體戶參與,共籌資資金100多萬元,并創建了董允壩蔬果專業合作社,農業專家、周圍“失地”農民也加入了合作社。
可是,2個月過去了,合伙人看到田地里還是荒蕪,農民還在敲打著硬土地,不免打了“退堂鼓”,同時,項目發展還需大量的資金扶持,大家商量后,其他3個合伙人一致決定退出項目合作,前期投入的資金以欠款的形式借給宋小蘭。
就這樣,1000多畝種植生態蔬菜的“任務”落在了宋小蘭身上,常常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現在的你面黃肌瘦,如果你不去種菜,我們也不用欠著親戚朋友的債。”宋小蘭的創業夢遭到了丈夫的反對,合伙人的撤退,看不到的回報也曾經一度讓她想過要放棄。
“但是,農民把土地‘交’給我,是信任我,我不想讓信任我的人失望,種植好生態蔬菜已經成了我的一個‘信念’了。”宋小蘭挽起衣袖和褲腿,從沒干過農活的她,也學著育苗、除草、施化肥……還常常向農業專家取經驗,如今,她也成了新時代農民。
現在,宋小蘭種植的蔬菜直接輸送瀘州市內各大農貿市場,大型超市,得到廣大消費者好評,常常供不應求,找她洽談預定蔬菜的客戶日益增多。這些蔬菜還有自己的名字—— “江陽蔬菜”,是綠色環保、無污染、安全放心的產品。
引領村民同致富
“開展生態蔬菜種植,把我們的綠色農產品做到全國市場,讓鄉親們都走上致富路……”宋小蘭創辦了董允壩蔬果專業合作社,在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盡己所能帶領董允壩的村民致富,用實際行動樹立了婦女創業發展的典型,也因此連續兩年獲得了“先進個人”稱號。
“我們都加入了董允壩蔬果專業合作社,現在有兩份收入,土地租金、務工收入,日子越來越滋潤!”土地流轉出去的村民甘清懷感慨,宋小蘭以每天60元的務工費,請周圍的村民幫忙打理蔬菜,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
生態蔬菜銷量好,廣受客戶青睞。附近的村民聞訊上門請教新技術,宋小蘭和合作社的農業專家不厭其煩地介紹種植技術和發展前景,常常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培訓,讓村民掌握現代農業技術,提高了農戶種植熱情,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社員吸納了社員200多戶,輻射帶動周邊鎮村農戶從事生態種植生產經營。
“村發生了大變化,萬畝土地被平整,搭起了鋼筋大棚,交通‘四通八達’,對于未來,我們充滿希望。”村里舊貌換新顏,董允壩村村民常常樂開顏。宋小蘭的創業為董允壩現代農業示范區項目的發展增添了動力與活力,同時,董允壩現代農業示范區項目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力水平,提高周邊城市市民生活品質,增加農民收入等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未來5年,合作社將擴大種植生產規模,形成產業鏈,把我們的綠色農產品做到全國市場上,讓‘江陽蔬菜’聞名全國。”談起遠景規劃,宋小蘭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