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共種了806畝藕,每畝至少產3500斤,今年我能挖300萬斤藕以上,按目前的批發價2.2元/斤來算,收入可達600余萬元。”
10月25日,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涂市鄉涂家寨村的一片荷塘里,十多個工人正在荷塘里緊張忙碌著,種藕大戶唐太慶望著豐收的蓮藕,高興地介紹道, “種藕見效快、周期短,資金回籠快,不愁銷,有搞頭。”
據了解,唐太慶原是四川廣安人,曾是廣安種藕第一人,后因于現在的老婆結婚后便搬遷至酉陽居住,考慮到藕的經濟效益好,且自然條件符合,于是小兩口從村民手中流轉了806畝土地繼續種藕。
通過精心培育后,今年他的蓮藕喜獲豐收。為了及時挖出淤泥中的蓮藕,唐太慶還聘請了60余名挖藕工人來幫助他采挖蓮藕。
“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每天掙100元錢,比在外打工安逸得多,不但可以學到種藕技術,還可以照顧家人。”正在勞作的勝利村6組的貧困村民吳秀江告訴筆者,因為家里4個孩子尚在讀書,妻子又因精神障礙無法勞作,生活壓力大而被列為貧困戶。如今,他在唐太慶的藕地里打工,每月至少能收入2000元以上,“今年脫貧就靠他了。”
據了解,跟吳秀江一樣在唐太慶藕地里打工的貧困戶還有7、8戶。明年,唐太慶還將繼續擴大規模種植,并注冊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更多貧困村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