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蘋果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在國內外蘋果市場風云變幻的重大節點上,陜西蘋果自上月起,陸續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采收旺季,目前正是陜西蘋果的“王牌”晚熟蘋果的采收和銷售旺季。陜西蘋果的一舉一動,關乎民生,關乎發展,全省上下不禁又向陜西蘋果投來高度關切的目光。
一問陜西蘋果多了還是少了
記者從省果業局獲悉,今年陜西蘋果總面積1040萬畝,預計今年我省蘋果平均單產1580-1600公斤/畝,較去年增產5%-7%;總產達1050-1080萬噸,較去年增產5%-8%??偖a、單產均有望創歷史新高。
天隨人愿。今年是陜西蘋果生產大年,果區氣溫適宜,降水充足,日照較長,氣候資源為近年來最接近歷年平均值的一年,配置均衡,有利于蘋果膨大與增重。同時,關鍵生育期水熱資源供需平衡,利于果實生長和增產;開花期至幼果期,降水資源的時空配置為近10年來最好。
天助果農。目前采收季,果區氣溫較歷年偏高,且無較強連陰雨天氣過程。良好的溫濕度條件,既有利于蘋果后期著色,又有利于采收。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帶給人們多少詩意的遐想。
陜西蘋果位居全國老大,其中陜西蘋果面積占全國1/3, 產量占全國1/4和世界的1/7。“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一果業格局多年來已經固化,并初步形成相對成熟和穩定的營銷體系,也得到海內外市場的初步認可。每逢蘋果采收季,海內外客商首先要與陜西蘋果產區聯系和洽談,陜西蘋果成為中國蘋果的晴雨表。
陜西蘋果多了還是少了,其實這是一個辯證的問題,不能簡單、片面的看。
一是陜西蘋果今年雖然多了,但由于遼寧、山東、山西和河南等地,今年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均有不同程度的減產。增產和減產相沖抵,全國蘋果產量大致與去年持平。再加之陜西蘋果今年的優果率較高,與鄰省相比,更具競爭力。
二是陜西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是全球集中連片種植蘋果最大的區域。早在2002年,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束懷瑞為首的權威專家們就認定陜北和渭北地區所在的黃土高原是中國唯一符合7項氣象指標的蘋果最佳優生區。最佳優生區不大量種植蘋果誰種植?適生區和不適生區都在眼紅陜西這一最佳優生區的天賦神奇和天然秉性。而多年的實踐證明,陜西蘋果一直是陜西大農業中效益最好、風險最小、競爭力最強的產業。因而大舉發展蘋果產業,依然是陜西人的明智之舉。
基于以上考慮,省果業局黃處長認為,陜西蘋果并不存在“多’的問題。
三是表面上看陜西蘋果仿佛多了,但其實只要花力氣開拓國際市場,打通歐美發達國家的外貿通道,陜西蘋果就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要知道外貿的需求潛力有多么大。
四是從品種上看,陜西蘋果70%的品種都是日本紅富士,紅富士蘋果當然不錯,是市場的不二選擇,但過于單一的品種,導致雖然優質卻無法優價。所以說最缺少的還是新品種,品種的豐富性和互補性,才是比較科學合理的結構。
二問陜西蘋果貴了還是賤了
據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統計 今年全國水果價格普遍便宜,陜西蘋果也不例外,每斤蘋果價格比去年下跌0.5元到2元不等,優質蘋果價格下跌少一些,普通的、個頭小的和品種老化的蘋果,價格跌幅明顯。
“水果價格并非單純的賤了而是回歸理性 回歸合理。”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價格分析師的說法得到業內的認同。去年陜西以及山東等地的蘋果收購價和零售價均超過了生豬的出欄價和零售價,價格一旦超過價值,超越了消費者的心理承受界限,就必然會走向相反,結果蘋果價位前期高后期低,且銷售受挫,陜西有的地方上半年蘋果庫存率高達60%,而據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統計,山東等地上半年的蘋果庫存率高達80%,簡直高的嚇人。價位的過高也導致出口受阻而大量下滑。價位合理了出口才有可能重新啟動。
價位下跌的深層次原因是經濟新常態的顯效。如果說工業領域和服務業領域對經濟新常態的反應十分敏感的話,那么包括水果在內的農產品則對經濟新常態的反應總要遲鈍一些的,不像工業領域和服務業領域早在一兩年前就有明顯反應并作出相應調整。現在水果的消費者和消費量并未增加,相反像餐飲一樣減少了公款消費這個龐大的群體,而完全變為老百姓的大眾消費。前一兩年的慣性還能勉強維持一段市場行情,但從去年下半年起出現苗頭,到今年上半年市場明顯發生變化,雖然并未顯白菜般價格行情 但高位運行風光不再。省供銷合作社陳理事長如此說。
價位下跌的另一深層次原因是水果經濟學原理的顯效?,F在雖然各高速公路都為水果等農產品開通綠色通道,免去了通行費,但汽油費、手續費、人力費導致運輸成本依然很高,水果的銷售半徑越小,成本則越小,反之則越大。再者,水果的采摘、裝箱等勞務雇傭成本也很高,且往往只能雇傭老人和婦女,因為農村青壯年都去都市打工了。白水縣供銷合作社主任張井生的說法顯然切合實際。
“到蘋果果園買蘋果很便宜,一兩元錢就能買到,可到城里街攤上尤其超市里,蘋果就要貴一兩元甚至兩三元??磥砣屩虚g商將錢賺了。”不少消費者都有這樣的看法。記者采訪了多位果商,卻得到了他們的一直否認。西安朱雀農副產品交易中心的運營副總監王丁對記者說: “中間商肯定要賺錢,不然沒有積極性,也不符合經濟規律。但這兩年水果生意不好做,賣得也并不好。許多客商并沒有賺到多少錢,因為各項成本很大,而且風險也很大,弄不好還要賠錢呢。賣水果是苦力活,干的人越來越少。”
但不論怎么說,今年蘋果確實便宜了,而且品質不錯。蘋果比任何時候都“親民”。
三問陜西蘋果順銷還是儲藏
以55萬畝面積和60萬噸產量位居全國蘋果面積和產量最大縣區的白水縣,是僅此于洛川的陜西第二大蘋果基地,今年蘋果銷售形勢分化明顯。白水縣果業局局長王楊軍告訴記者,今年蘋果銷售總體不如去年,除了價格每斤至少降了1元外,銷售也放緩了許多,目前的采收和銷售旺季,估計會持續到月底。縣上鼓勵果農盡快順銷,千萬不要惜售。果農也都吸取了去年的教訓,對市場大形勢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一般不再囤貨或惜售,心理預期也降低了許多,更趨于理智。盡管洛川和白水等縣的蘋果由于品牌效應,不太愁賣,但我們還是希望果農以盡快銷售為好,這是基于對全球和全國水果市場的分析和研判得出的結論。一般縣區的蘋果更要提倡順銷。政府部門要擔負起宏觀層面的指導和調控的職責。
白水最大的電商企業白寶匯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超群告訴記者今年的傳統銷售模式受到明顯沖擊而電商、微商銷售量越來越多。淘寶、天貓、順豐優選等第三方平臺、直銷平臺、微信圈賣蘋果的商戶眾多,互聯網上蘋果品牌林立。白寶匯電商前期預定的優質白水蘋果已全部售罄,目前正在下新單子,希望果農們跟上時代步伐,多多應用互聯網思維營銷。
適當的冷藏是必須的,但最好是果業骨干企業進行收購冷藏,屆時投放春節和明年上半年市場,以避免市場斷檔。因為長遠來看,骨干果企才是對接市場的主力軍。陜西果業多年來探索出的 “公司+基地+會員果農”、 “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職業農民”等模式,實現企業管兩頭、農民管中間,既有效規避風險,又有力對接市場,從而實現穩步良性持續發展。骨干企業比農民承接市場風險的能力要強許多倍,而且也只有骨干企業擁有可供儲存的多個冷庫。散戶果農冷藏成本大,且對市場后期難以把控,不應提倡。鳳翔縣園藝站老站長、鳳翔蘋果產業的開拓者曹儒是這樣認為的。
曹儒說,他的鳳翔縣綠寶果業公司200畝果園以早中熟蘋果為主,果園早已采收銷售一空,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而且價位還不錯,他的做法就是抓住時機趕快銷,千萬別等待,機會往往轉瞬即逝。曹儒坦言, “豐產不豐收 豐收不增收” 一直成為籠罩在果農頭上的怪圈。盲目跟風,不懂科學,不按規范,不接市場,是不少散戶果農的致命弱點。散戶果農要走出怪圈,則必須轉變思想觀念,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首先要融入正常的市場流通體系不能再搞“千軍萬馬創市場”和“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以互相壓價、互相拆臺、互相廝殺,而進行惡性競爭。這就要求果農必須加入 “公司+基地+會員果農”或 “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職業農民”的運營模式,讓企業管兩頭、果農只管中間,既有效規避風險,又有力對接市場,從而實現穩步良性持續發展。這一模式其實也與世界發達國家接近或接軌。散戶的小果園必須通過土地流轉,交給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管理,散戶除每年收取傭金外,還可以入股,也可以當職業農民,收入雙保險。只有依托龍頭企業和大公司,才能實現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程規范流程,擁抱廣闊的海內外市場。這是一切問題的關鍵。
鳳翔縣南務紅蘋果合作社理事長董林科對記者說,目前蘋果并不是產能過剩,而是高品質太少太缺,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不講質量和品質的蘋果生產,根本沒有出路。另外蘋果的產業鏈太短。如果能多加工一些諸如蘋果脆片、蘋果醋、蘋果酒、蘋果面、蘋果宴、蘋果沖劑等等既緩解了蘋果的冷儲壓力又拉動了蘋果的日常消費。由產業鏈進入價值鏈后 蘋果這一日常消費品才能不斷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