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水果+蔬菜”營銷方式旨在薄利多銷

   日期:2015-10-2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238    評論:0    

  近日,風靡一時的水果超市“華麗轉身”,“水果+蔬菜”農貿大廳經營模式流行起來。這些農貿大廳經常推出特價商品來吸引顧客,走“小賠大賺”的營銷套路。幾天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新開的“水果+蔬菜”農貿大廳如雨后春筍般呈密集發展之勢,但因選址等方面原因,彼此也在制約發展。

  10月13日,在吉林市四川街與上海路交會處的一個農貿大廳外,賣土豆的攤位前有10多位市民在排隊。一位老大爺告訴記者:“這兒的土豆比早市都便宜,每斤才四毛八。”

  這家農貿大廳一樓經營水果,二樓經營蔬菜。記者看到,多種商品標著“特價”標簽。不少市民表示,個別蔬菜、水果的價格比早市便宜。

  一名營業員表示,這個農貿大廳剛開業一個月,之前是水果超市,后來換了老板,改成了農貿大廳。這位營業員說,增加經營品種后,顧客多了很多。居民王阿姨說,現在在一個地方就可以買到蔬菜和水果,方便多了。

  業內人士王經理告訴記者,吉林市首家專營水果的連鎖超市開業于2008年。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今年不少水果超市升級為農貿大廳,擴大了經營范圍。

  價格壓這么低,商家能賺錢嗎?不少市民會有這樣的疑問。

  吉林市一家新開業的農貿大廳負責人李先生說,他們銷售的水果大部分來自水果原產地。正因為進貨成本低,才能夠經常推出特價水果來吸引顧客。一些“超低價”蔬菜價格比二級市場的批貨價還低,雖然不賺錢,有的甚至會少賠一些錢,卻可以賺來客流量和知名度,而且大多數顧客還會買其他商品,其實是“小賠大賺”的營銷策略。

  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投資者看到水果蔬菜農貿大廳很紅火,競相跟著開店。

  當日,記者在吉林市延安路與嫩江街交會處看到,一家農貿大廳門口排著很多買特價蔬果的市民。記者沿著嫩江街走了不到一站地的距離,看到火車站東出口附近也有一家同樣經營模式的農貿大廳。

  在解放大路與青島街交會處附近,相距不足500米,兩家原來的水果超市也均變身為“水果+蔬菜”農貿大廳。

  位于解放西路樂天瑪特超市附近,相繼開起來的兩家“水果+蔬菜”農貿大廳距離很近,但一家冷清、一家熱鬧。

  一家“水果+蔬菜”農貿大廳負責人說,他們靠的是薄利多銷,若銷量上不去,風險就會隨之而來。相比街頭水果攤,這種小型綜合農貿大廳發展勢頭更強,但如果店開得太密集,就會制約發展。

  東北電力大學經濟學教授孫自力認為,商家拓寬農產品經營范圍、滿足消費者多種購物需求的現象,不僅是商家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也能給消費者“一站式”購物體驗,值得鼓勵。多年前,農貿大廳就是市民采購蔬果的主要場所,但隨著超市的流行,農貿大廳漸漸退出市場。如今,農貿大廳再次回歸,是商家薄利多銷的銷售模式帶動起來的,能堅持多久卻不得而知。他提醒經營者,投資需謹慎,要想做同樣模式的店,投資者要做好市場調查,選好店鋪位置。商家只有盡量發展進貨渠道,降低進貨成本,才能讓利于消費者。也只有將最大的實惠帶給消費者,才能留住消費者,進而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