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江寧區(qū)谷里街道的干部和工作人員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奔走忙碌在拆遷工作第一線。一位街道干部告訴記者,自今年8月中旬以來,谷里街道緊鑼密鼓實施萬畝良田計劃,街道干部紛紛走出辦公室,深入到柏樹、石壩兩個社區(qū)的13個自然村,進行拆遷工作。
街道黨工委書記焦珍山表示,打造萬畝良田,投入資金大,建設時間長,工作任務重,但這是谷里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必須要做的事情,是一項農業(yè)戰(zhàn)略性的工作,將為今后的耕地集約化、農業(yè)現(xiàn)代化創(chuàng)造條件,也為改善農民居住和生活條件、提高農業(yè)效益、提高農民收入提供載體和平臺。
谷里街道的萬畝良田項目是市政府在全市實施的“萬頃良田”項目的一部分。自2011年提出并開始實施萬畝良田計劃以來,谷里街道分別于2012、2013、2014年在柏樹、石壩等社區(qū)的10個自然村進行了拆遷,共拆遷農戶400多戶。這些為萬畝良田計劃作出貢獻的農戶拆遷后將被安置在集鎮(zhèn)小區(qū)內。
據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嚴華踐介紹,萬畝良田位于谷里街道西部,建成后的“萬畝良田”總面積達到26000多畝,目前已經建成16000畝,預計在今年底前全部完成。
已經建成的16000畝良田,有的完成了土地平整,有的正在通過種植綠肥,種植蠶豆、毛豆,通過秸稈還田,逐年增加土壤肥力。與此同時,萬畝良田還配套建設了現(xiàn)代化的節(jié)水灌溉系統(tǒng),為旱澇保收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已經處于生產狀態(tài)的16000畝良田中,有10000畝將建成南京市葉菜基地,成為南京市民的“菜籃子”,種植菜秧、空心菜、韭菜、芹菜等葉類蔬菜和茄果類蔬菜。目前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6000多畝,全年供應南京市蔬菜45000噸。還有3000多畝為糧油基地,現(xiàn)在已正常生產,采用公司加家庭農場的模式,目前已有2家公司和5個家庭農場。還有1000畝的黃玉梨,700多畝的苗木基地,300多畝防蟲網蔬菜,以及其他經濟林果等。谷里萬畝良田全部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生產無公害和綠色農產品,確保消費者的餐桌安全。以萬畝葉菜基地為例,所有蔬菜品種的生產堅持少用化肥、少用農藥的原則,所用農藥必須是高效低殘留。對整個蔬菜生產周期所使用的化肥、農藥都有監(jiān)管,農戶使用的種子、肥料、農藥都有專人記錄。因此,谷里被農業(yè)部評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并有6個蔬菜品種通過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8個蔬菜品種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春牛首”蔬菜注冊商標還被評為南京市名牌產品。此外,谷里還先后獲得國家園藝標準園、江蘇省高效園藝示范創(chuàng)建基地、南京市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區(qū)、全國優(yōu)秀蔬菜供應商等榮譽稱號。去年,南京舉辦青年奧運會時,谷里成為大會指定的蔬菜直供基地。
在3000多畝糧油基地,生產放心米、生產放心油,已經成為生產者、經營管理者的共識。去年,基地大面積推廣種植引進的“南粳46”水稻新品種,種植了2700多畝。該大米品質好,口感好,煮出來的米飯、米粥噴噴香,深受消費者歡迎。
如此受歡迎的“南粳46”,保證品質并非易事。去年水稻抽穗時節(jié),親見、柏樹兩個社區(qū)的50多畝“南粳46”突然患上了稻瘟病,不灌漿。正常情況下,得趕緊打藥。但為了水稻的品質,生產者寧愿水稻受害,也沒有用藥防治,結果,這50多畝水稻減產五成以上。負責生產的街道農業(yè)公司負責人張瑞喜說,如果打藥,肯定能減少損失,但收獲上來的稻子品質肯定不如沒有打藥的好。
據介紹,谷里的萬畝良田項目總投入達到20億元以上,主要用于農戶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房建設和房屋拆遷后的土地平整以及荒山坡地的改造。項目全部完成后,將使26000畝的耕地連成片,同時新增耕地1400畝。新增加的農田將主要用于種植蔬菜、苗木,同時發(fā)展休閑農業(yè),為谷里打造休閑旅游小鎮(zhèn)創(chuàng)造條件,讓游客來到谷里,能夠一睹谷里美麗鄉(xiāng)村的風采,體驗休閑的樂趣,能夠興致勃勃地玩上一到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