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又是板栗收獲季節。近日,筆者來到重慶市榮昌區昌元街道虹橋社區看到,漫山遍野的板栗樹掛滿了果實,樹下不少頭戴帽子的果農正興高采烈地采摘板栗,臉龐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雨水好,我家種植的10多畝板栗豐收啦!”昌元街道虹橋社區七組的板栗種植戶劉家正一邊采收板栗,一邊剝殼,“您看看這顆板栗,個頭大,金黃黃的,真好看。”他說,由于合理搭配了早、中、晚熟品種,他家的板栗一直很俏銷。
荒山坡變板栗園
劉家正說,5年前,這一片板栗園幾乎還是荒山坡。區林業局考慮到不少村民常年在外打工,留守老人精力有限,便向大家推薦種植板栗。
“我瞅準這是個機會,果斷地從大伙手中流轉了這一片土地。”劉家正說,在區相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他選擇了“炮車2號”和“陳果1號”兩種品種,同時拉開栽種時間,做到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
劉家正說,虹橋社區的土壤為沙土,有種植板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選擇的這兩個品種都有優質、豐產、抗病性強等特征,果粒飽滿、果肉細膩。
今年收益二萬元
隨著一株株板栗開始掛果,果園的收益逐漸好起來。這幾年,每到板栗成熟時,不少市民都慕名前來采摘,劉家正也樂得坐在家門口收錢。
他說,今年板栗花開得好,果實也結得多,預計可收獲4000多斤果子,按每斤6元計算,可收入2.4萬元。“這下我得抓緊時間采摘部分拿到市場上去賣,相信肯定會受到大伙的歡迎。”劉家正說。
據介紹,今年虹橋社區的200畝板栗樹預計將實現總產量8萬斤,總產值48萬元。“下一步,我們將建立起板栗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和產、供、銷‘一條龍’的配套服務,使板栗生產向品種優質化、管理技術規范化、產品加工系列化的方向發展。”該街道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