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畜牧業大省,也是全國肉牛生產大省,肉牛飼養量、牛肉產量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國前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肉牛產業的發展,正把它作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著力推進,努力使之成為河南省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河南肉牛產業發展基礎良好
近年來,河南肉牛產業地位不斷鞏固,發展態勢日趨向好。
一是養殖積極性明顯提高。近年來,在國家扶持肉牛政策的有力推動、肉牛市場剛性需求的強力拉動、產業集群鏈式發展的示范帶動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河南省肉牛養殖、特別是母牛養殖效益有所增加。肉牛養殖場戶發展積極性不斷提高,為肉牛產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產業規模明顯擴大。肉牛加工企業競相發展,恒都公司、科爾沁公司、皓月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看好河南,紛紛搶灘入駐;焦作伊賽、新鄉世魁等本土企業也搶抓機遇,大力發展牛肉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據統計,全省年屠宰5萬頭以上的肉牛加工企業年屠宰加工能力達90萬頭,初步形成了南陽科爾沁、駐馬店恒都、焦作伊賽等10個肉牛產業化集群,有力推動了肉牛產業鏈式發展、生態發展、安全發展。產業化集群的加快建設,為促進全省肉牛產業轉型升級增添了巨大動力。
三是科技支撐明顯增強。河南省不僅擁有南陽牛、郟縣紅牛、夏南牛3個全國知名優良品種,而且擁有河南鼎元、洛陽洛瑞等4個國家級種公牛站,同時還建立了南陽牛、郟縣紅牛2個國家級資源保種場,全年可生產種牛凍精800萬支,制種供種能力日益增強。依托國家和省級肉牛產業技術體系平臺,河南省加快推進了皮南牛和德南牛新品種培育、生物技術應用和優質高檔牛肉開發的步伐。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推廣,為肉牛產業實現內涵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是國際合作明顯加快。河南的肉牛企業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加快在國外布局養殖加工基地。南陽科爾沁公司在南非并購萊索托肉牛公司,計劃建立肉牛養殖基地和牛肉加工基地。駐馬店恒都公司在澳大利亞參股2家肉牛養殖加工企業。河南新澳公司、恒都公司、伊賽公司等看好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優質活牛資源,正在加快建設活牛進口基礎設施,為活牛早日進口創造條件。國際合作的明顯加快,為全省肉牛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了良好環境。
河南肉牛產業發展機遇難得
總體來看,當前河南肉牛產業發展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可以說是百年不遇、千載難逢。
一是國家扶持政策的機遇。在國家層面上,出臺了《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關于促進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扶持政策,國家已連續兩年在河南省實施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每年扶持資金1.4億元,是全國扶持資金最多的省份。河南省也結合實際,適時出臺了《關于加快肉牛肉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并把肉牛產業作為全省穩增長保態勢的重大專項來謀劃和推進;各市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也都加大了對肉牛產業的扶持力度。
二是國際貿易融合的機遇。隨著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將成為澳洲、南美等牛肉生產大國的重要銷售市場,這為河南省肉牛養殖加工龍頭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同時,河南省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鄭州、漯河兩個查驗區正式獲批,即將投入運營;進口澳大利亞屠宰用牛指定口岸已獲批籌建,正在緊張建設中,也為河南省企業進口牛肉產品和活牛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是市場剛性需求的機遇。河南省人口基數大,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加上東部發達地區逐步退出畜牧業養殖、國家對走私牛肉打擊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響,牛肉供應缺口日益凸顯。目前,我國年人均牛肉消費量約為5公斤,低于世界人均牛肉消費8公斤的水平,未來5年仍將以2%速度增長。從統計數據看,我國牛肉生產的速度趕不上牛肉消費的速度,牛肉生產滿足不了牛肉的消費需求,肉牛產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河南肉牛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河南省肉牛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怎樣才能把肉牛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使肉牛產業發展得更好、更快、更健康?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河南省將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探索適合中原農區肉牛業發展的新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促進肉牛產業轉型升級;利用河南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和良好的肉牛產業發展基礎,做實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推進肉牛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河南肉牛產業新優勢,努力把肉牛產業發展成為現代農業的標志性產業;利用國家與澳洲自由貿易協定的重大機遇,加快引進活牛資源,推進牛肉產品精深加工,搶占牛肉高端市場,努力把河南省建設成為全國優質肉牛生產加工核心產區和物流集散地。為實現全省肉牛產業的發展目標,我們明確了以下推進路徑:
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發展方式。積極調整畜禽生產結構,按照“強豬、壯禽、擴牛、增羊”的發展方針,大力發展肉牛等草食畜牧業。持續優化產業布局,積極向“三山一灘”布局生產力。在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等地區,大力發展母畜繁育基地,增加母牛供應數量。在平原農區,發揮秸稈資源優勢,發展規模化肉牛育肥場。在黃河灘區,大力發展綠色奶業,積極推廣乳肉兼用型品種,向奶牛要肉。
做強龍頭企業,加快集群建設。整合項目扶持政策,加快建設十大肉牛產業化集群。對肉牛龍頭企業開展知識培訓,加快上市融資步伐。創新投資擔保機制,著力解決肉牛養殖融資難、規模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優質肉牛貨源基地建設。以加工集聚地為核心,集中承接飼料加工、品種改良、屠宰加工、熟制品加工、冷鏈物流運輸、有機肥生產等產業化項目,形成上下游協作緊密、產業鏈相對完整、輻射帶動能力強、綜合經濟效益高的產業化集群。
推動農牧結合,促進生態循環。推廣科爾沁、恒都等公司經驗,積極流轉土地,大力發展“糧、經、飼”三元種植,優化種植業結構。推廣糞污就地消納利用、異地綜合利用、分散收集集中處理、區域配套循環共生、生態放養自然利用等模式,實現以養定種、種養配套。加快秸稈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肉牛養殖實現清潔生產、循環發展。
突出創新驅動,強化科技支撐。抓好新品種培育、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肉牛育肥、標準化健康養殖等關鍵技術研發,不斷提高肉牛生產科技含量,著力解決科技對肉牛產業驅動力不強等問題。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實施肉牛產業重大科技專項和自主創新專項,重點支持企業建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逐步建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
擴大對外開放,構建合作格局。支持龍頭企業在牧區建立繁育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依托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鼓勵肉牛龍頭企業走出國門,通過兼并、重組、投資等方式在國外布局養殖加工基地,支持活牛及其產品進口,共享國際資源。積極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研究建立項目對接的長效機制,引進、消化、吸收肉牛產業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新理念、新模式,盡快提升產業層次,加快培育優質牛肉品牌,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
加強質量監管,確保產品安全。加強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嚴格源頭防控、監測預警、檢疫監管、應急管理等綜合防控措施落實。進一步完善畜產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加快建立全過程的源頭控制、追溯召回、“黑名單”、生產預警等制度。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走私牛肉、私屠亂宰及添加違禁藥物等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依托信息技術,發展新型業態。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支持企業運用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讓信息技術融入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加快建立肉牛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確保一旦發生質量安全事件,能夠快速追溯、及時控制、減少危害。支持伊賽、科爾沁等公司發展電子商務,鼓勵神州牧易、六畜興網等電商發展,促進信息流、商品流、資金流、物流的融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