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東興區石子鎮七星村的生態獼猴桃園相繼成熟進入收獲季節。8組村民李書良、夏興群夫妻倆提著塑料箱、捧著果籃,在獼猴桃園中不停奔忙著。看到誘人的獼猴桃綴滿枝頭,聞著醉人的芳香,夫妻倆禁不住喜上眉梢:“成功了!三年的汗水,總算沒有白流!”
一篇報道 點燃農民工返鄉創業激情
和許多外出務工的農民一樣,現年43歲的李書良曾懷揣夢想走出家門,到他鄉尋找屬于自己的天地,先后在攀枝花、成都等地從事生豬屠宰、水果批發等業務。數年之間的一路打拼,讓夫妻倆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有滋味。
然而,不甘寂寞的李書良總想著有一天能回家鄉做點什么。2011年的一天,李書良從《四川農村日報》刊登的“獼猴桃種植致富農家”的故事中深受啟發。“在農村,想不到還有這么好的致富項目!”當天,夫妻倆一整天都在商量回家種植獼猴桃的事情,覺得獼猴桃種植一定有所作為。于是,李書良低價處理了水果批發店,首先斷了自己的退路,然后與妻子一起到都江堰、廣元等地實地考察獼猴桃種植的流程和操作辦法。
在此期間,李書良還特地花了2800元咨詢服務費,從廣元請來專業技術人員,在家鄉檢測土壤,得到“適宜栽種獼猴桃”的肯定答復。
夫妻倆一合計,先流轉點土地,把獼猴桃種起來,讓鄉親們實地感受獼猴桃種植的經濟效益,然后帶著大家一起干。
一堆困難 獼猴桃創業之路舉步維艱
李書良的家坐落在清流河上游的一個沖擊平壩上,水源充足,地勢平坦,交通方便,是種莊稼的好地方,讓鄉親們把土地流轉出來,他們還真有些舍不得。
土地流轉泡了湯,無異于給李書良夫婦當頭一棒。
幾經周折之后,李書良終于在清流河對岸的新屋村流轉土地78.6畝,這讓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獼猴桃種植之中的夫婦倆十分興奮。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正在他們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所有的獼猴桃苗相繼全部死光,不算土地租金、人工成本、肥料開支,僅采購苗木一項,就損失50000多元。
“這里的土壤不適宜獼猴桃栽種。”專家的結論讓夫妻倆懵了。
李書良怎么也想不通:“僅一河之隔,怎么就水土不服了呢?”
一往無前 創業之路越走越寬
“路是自己選的,就一定要好好走下去。”李書良夫妻暗暗下定決心。那時,壩上很多人都沒有吃過獼猴桃,不知道獼猴桃是什么滋味?為了增加鄉親們對獼猴桃的感性認識,李書良夫婦還專門到市場上購買了不少獼猴桃果實,挨家挨戶上門送果,免費讓大家品嘗。
看到李書良這樣認真做事,七星村的鄉親們再也坐不住了,他們紛紛向夫妻倆發出邀請:“回家吧,我們愿意把土地包出來。”
有了鄉親們的支持,李書良夫妻當年就在家門口流轉土地42畝,建立起了種植獼猴桃的“根據地”。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夫妻倆一邊完善土地交接手續,一邊緊張地進行獼猴桃種植規劃,及時選購獼猴桃苗木……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李書良的獼猴桃園里引進的金艷、紅陽兩個品種都獲得了成功,首次掛果便呈現出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效果還不錯,一畝地的產量少說也有1000斤!”李書良喜滋滋地說,“銷售也不錯,價格高達每公斤30元,在家里就賣得差不多了。”
為了讓更多村民加入到獼猴桃種植中來,李書良還建立起內江市東興區果香園專業合作社,引導當地農民和返鄉農民工創業種植獼猴桃。目前,該合作社已吸收會員12名,規模從幾畝到二三十畝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