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后宮甄嬛傳”的播出,讓人見識到后宮的嬪妃為了爭寵,是怎么不擇手段地利用“中藥”或“香料”達到個人目的。而懷有龍種的嬪妃,有的因中藥滋補而順利產子,有的卻因中藥而小產,甚至難以再受孕。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形容中藥的效用應不為過。因為藥用得好,的確可發揮救人之效;然而,用錯了,則成了害人不淺的“毒”。因此,對于在孕期有意使用中藥補身的準媽媽,務必三思!
孕婦吃中藥效果有沒有?
孕期服用中藥,無非是希望發揮“一人吃,兩人補”或“安胎”的效果,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臺灣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任曹榮穎指出,孕期服用中藥不是不可以,他以自身臨床經驗為例,一些苦于不孕,或過往有流產病史的患者,為了想順利懷孕而求助中醫,經過中藥調養后,終于順利懷孕,然后,就這么一路順著生理變化調整適合的藥方。他說,懷孕之前如沒有服用中藥的習慣,并不建議懷孕后才來吃中藥。
發揮“一人吃,兩人補”的效果?
由于孕期階段,通過胎盤這個轉運站,母體將養分(中醫稱“精微物質”)供給胎兒發育,而代謝廢物(中醫稱為“濕濁”)亦是共同承受,母親和胎兒有如在同一條船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因此,攝取的養分(補品)適量適度即可,勿超過母體所能代謝的負荷,否則愛之適足以害之。曹榮穎醫師建議,孕期應避免服用太過精致與高濃度萃取的補品或營養品。他補充,若將高濃度萃取的補品比喻為“濃湯”,中藥熬煮的湯藥應如“菜湯”。
發揮“安胎”的效果?
安胎,對中西醫來說,都比較難適度拿捏。中醫古訓,妊娠期間用藥,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氣散氣,以及一切有毒藥品,都應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況下,亦可適當選用,所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惟須注意嚴格掌握劑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傷胎。如無特殊情況,與其借助藥物安胎,他建議,均衡飲食,睡眠充足,才是最好的安胎方式。
曹榮穎醫師提醒,“有病宜安胎,勿諱疾忌醫”,包括以下狀況:
1.三危征:腹痛、腰痛、出血。
2.其他常見癥狀:咽痛(身體發炎的征兆)、發燒、腹瀉、便秘、久咳(特別是超過10天的咳嗽,因咳嗽會增加腹壓,影響程度不容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