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產大豆加工油廠效益非常低,使得大部分油廠常年處于停機狀態。受制于非轉基因豆油和豆粕價格較高,部分加工企業更青睞使用價格低廉的轉基因豆油和豆粕,使得東北油廠銷量非常低。但是近期政府嚴查進口大豆流向,以及人民幣貶值和國產大豆減產等原因使得國內產大豆加工或將有所好轉。
一、政府嚴查進口大豆流向,國產大豆產品需求增加
近年來,由于進口大豆和國產大豆每噸價差在千元以上,部分不法商販為謀取暴利,直接將進口大豆用作食品原料。為配合新《食品安全法》在10月1日全面實施,7月中下旬,政府開始嚴查進口轉基因大豆流向,嚴禁轉基因大豆進入國內大豆食品市場及豆制品廠,使得大部分食品廠紛紛訂購國產大豆及相關副產品。據本網粗略統計,此前每年有200萬-300萬噸進口轉基因大豆用于食品領域。政策對于進口大豆流向的嚴查,將使國產大豆需求增加。此消息一出,東北地區國產大豆價格應聲而漲,哈爾濱國產食品豆從7月20日的4000元/噸一路上漲到目前的4300元/噸,短短半月多上漲300元/噸。
二、人民幣貶值,支撐國產豆類產品偏強
中國央行上周二宣布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并一次性貶值近2%。央行上周三再次將中間價貶值1.5%左右。而市場更是預測人民幣可能有繼續貶值的空間。人民幣貶值將使得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抑制國外轉基因大豆進口,并間接提振國產大豆及其副產品的價格。
三、國產大豆產量下滑,提振國產大豆產品價格
政府在去年取消了大豆托市收儲,改為目標價格補貼。今年5月底,補貼陸續發放到位,但補貼金額遠遠低于豆農預期。由于大豆種植收益遠低于玉米、稻谷等其他農作物,東北地區大豆播種面積連年下降,大面積連片種植地塊減少,每年的東北大豆考察都無一例外地成了尋豆之旅。再加上受厄爾尼諾影響,我國東北部分大豆產區在5月、6月遭受嚴重干旱,大豆成長受到不利影響。7月底,隨著降雨增多,旱情得到緩解,但其中內蒙古作為我國第二大豆出產地,目前旱情仍較為嚴重。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今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將減少1280.8萬畝,減幅為13.4%;產量將減少207.4萬噸,減幅為16.7%。其中最大的主產省黑龍江的大豆減產數量將達到171.5萬噸,減幅達35.5%。這將是自2011年以來,黑龍江省連續第5年減產。分析來看,國產大豆上漲,進而帶動非轉豆油及豆粕價格等副產品的價格走高。
總結,由于政府嚴查進口大豆流向,導致大部分食品企業紛紛訂購國產大豆產品;而人民幣貶值和國產大豆減產亦將支撐國產大豆產品價格。據悉,近期大部分東北國產大豆加工企業已經蓄勢待發準備大量收購新季豆子,不久之后東北國產大豆價格或將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