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瀕臨滅絕的北京特色果品尜尜棗,如今又回到了尋常百姓身邊。“京郊大棗第一鎮”——北京懷柔區橋梓鎮3萬畝有機尜尜棗預計本周將進入成熟期,敬候“吃貨們”采摘嘗鮮兒。
尜尜棗是北京本地棗,因形似小孩玩耍的“尜尜”而得名,個大味甜,明朝時曾作為貢品出現在皇宮院內。但是沒過多久,尜尜棗就迅速減產,一度瀕臨滅絕。
地處懷柔區西北部的橋梓鎮山場面積廣大,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大棗生長,歷史上就是北京周邊最盛產棗類的一塊風水寶地。目前,該鎮已建成優質大棗基地3.5萬畝,其中可采摘面積達3萬畝,平均年產量超過100萬公斤。其中,尤以尜尜棗最為有名,是該鎮獨有的傳統名優果品,主要分布在東鳳山、蘇峪口、紅林、岐莊、前辛莊、上王峪、新王峪等村,2008年還有幸被評為奧運推薦果品。
由于今年雨水較往年偏多,氣候適宜,大棗長勢良好,預計產量將突破200萬公斤。與此同時,成熟期也較比往年提前,預計本月25日將陸續進入成熟期,并一直持續到11月初。據橋梓鎮旅游辦負責人介紹,根據果園規模不同,可供接待團隊、散客采摘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