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上漲由市場供求關系所決定,難免出現波動。國家對豬肉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對于穩定市場、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炎熱的夏季盡管不是需求旺季,豬肉價格依舊一路高歌猛進。來自國家統計局、農業部、商務部的監測數據顯示,自3月中下旬開始,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從2009年、2012年至今年,豬肉價格似乎每三年都要出現一次周期性波動。怎樣看待“豬周期”現象?如何有效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記者近日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豬周期”顯現
從年初開始,機構發布的宏觀經濟研報中就不斷提及“豬周期”上行周期已經到來。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分析說,下半年豬肉需求較上半年相對旺盛,因而下半年豬肉價格不容樂觀,可能處于持續上漲通道。
何為“豬周期”?豬肉價格上漲刺激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增加,供給增加造成肉價下跌,肉價下跌打擊了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周而復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豬周期”。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豬周期”現象在國外普遍存在,但在我國表現得尤為突出。一個是繁殖周期,一個是利潤導向,兩個因素疊加使得豬肉價格出現波動。
我國是世界養豬大國,豬肉產量占了世界豬肉產量的一半,盡管如此,我國近年來從國外進口豬肉的數量還在不斷攀升。國內豬肉市場不僅影響價格指數,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GDP。因此,國家對于豬肉市場的調控至關重要,通過宏觀調控,穩定市場也穩定民生,促進企業的改革發展,為企業穩定和發展創造條件。
豬肉價格上漲對通脹的影響豬肉價格上漲對通脹影響幾何?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則顯示,7月中旬,豬五花肉價格在28.25元/公斤、豬后腿肉價格28.06元/公斤,價格較4月中旬上漲幅度均超過15%。
豬肉價格上漲的背后是生豬價格的飆升。河北省廊坊市歐華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郭宗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生豬價格去年是5元多一市斤,近兩個月漲勢明顯,目前是8.8元一市斤,漲了40%左右。”
豬肉價格的上漲,其聯動作用也開始在上下游顯現。“生豬價格上漲,不管是上游的飼料,還是下游的食品加工行業,很多行業都會受到影響。”郭宗華說,“當豬肉價上漲趨勢明確,養殖戶加大補欄量,飼料價格就會出現明顯增幅。”
豬肉價格在CPI中占據十分之一權重,因而常被稱為通脹的“標的指數”。現在豬肉價格上漲,市場開始擔憂通脹會卷土重來。
“豬肉價格上漲,老百姓不必過于擔心。豬肉價格上漲是市場供求關系所決定的,生豬繁殖周期在那兒,豬肉價格難免出現波動。”白景明說。
據農業部近期發布6月份能繁母豬數據顯示,母豬和生豬存欄在減少,6月份全國生豬存欄38460萬頭,比去年同期減少10%,環比5月減少0.4%;能繁母豬存欄3899萬頭,同、環比分別下跌14.8%和0.6%,這也是該數據連續第22個月持續下滑。
白景明認為,今年豬肉價格波動雖然與2012年那次波動基本原因差不多,有繁殖周期問題,也有市場需求問題,但此次波動引起社會反響小,皆因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變化。
宏觀調控緩解豬肉價格波動
在此之前,為建立完善生豬市場價格調控機制,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2012年5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六部門聯合發布《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有關專家分析說,這一預案更加重視豬肉價格對市場的影響,擴大了調控范圍,加強了各部門職責,調控方案除了對市場進行有效調控外,還會同市場監管、疫情控制、信息等部門,針對整個行業進項嚴格監管及預警信息發布,加強對飼料行業管理、生豬運輸及屠宰加工和無害化處理的監管,及時發現并通知各養豬企業及養豬戶在必要的時候提前做好相關應對措施。
2012年《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主要以豬糧比價為參考指標,豬糧比價(生豬價格與玉米價格的比價)在6∶1-8.5∶1為正常范圍,范圍內由市場自身主導,如果低于或者高于此范圍,有關部門進行相關調控。
發揮市場調控作用
從2013年開始,我國養豬行業進入了漫長的下行周期,豬糧比價長期徘徊在6∶1以下,養殖戶損失較大。除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調控外,生豬價格保險對養豬戶度過寒冬也至關重要。
對擁有年出欄量達1萬頭左右、能繁母豬數量超過500頭的北京順義區生豬養殖大戶曹學義來說,今年豬肉價格的上漲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他的養豬熱情。
“作為養殖大戶,我們把所有的精力全投到這里來了,遇到豬肉價格下跌,我們只能削減母豬數量。”曹學義對記者說,一般一個“豬周期”大約在3年左右。從前遇到下行周期,也就是豬肉價格整體蕭條,養殖戶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殺豬,削減能繁母豬數量。
去年11月,曾一度“靠殺豬過冬”的曹學義收到了來自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46萬元賠款,在養豬虧損了100多萬元之后,這個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讓他稍微有所安慰。
按照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生豬養殖戶簽訂的2014年生豬價格保險合同的約定,當6個月理賠周期內的豬糧比平均值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后,保險公司將對由此造成的生豬價格損失進行賠償。
據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縣華介紹,按照6∶1的盈虧平衡點的約定,對于去年11月屆滿6個月理賠周期的76戶被保險人養殖的88637頭生豬,公司賠付生豬養殖損失共計815萬元。周縣華說,北京的生豬價格保險以豬糧比為參數,以6個月為理賠周期,參數每低0.01,每頭豬就賠付兩塊錢。
記者從北京市農委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生豬價格保險分為兩款,一款為保期一年,一年算一次,保費為每頭豬12塊錢;另外一款則是此次賠付的“升級版”,保期依然為一年,不過一年賠兩次,保費為每頭豬32塊錢。按農戶承擔保費的20%、政府補貼80%的原則,兩款保險,農戶為每頭豬交付的保費分別為2.4元和7.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