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昆明市科學技術局消息,由該局培育并認定的“昆明軟米雜交水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下稱“聯盟”),目前已在南亞、東南亞國家建立了15個新品種中試和示范樣板基地,也是云南首個走出國門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雜交稻品種。
2013年,昆明啟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認定工作,通過聯盟這種有效形式把活躍的企業技術創新需求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科技資源、人才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既增強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又促進了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同時推動了產學研在戰略層面的緊密合作并促進了創新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作為云南第一家“走出去”的農業種子企業——云南金瑞種業有限公司是“聯盟”牽頭單位,聯合了省農科院等省內科研機構,以及緬甸等國的農業部下屬相關機構,形成了各方科研和實驗力量的聯盟。
該“聯盟”成立后,一直致力于開展兩系雜交水稻、超級軟米雜交稻研究與開發工作,利用云南獨特的軟米品種資源和野生稻優異基因,通過種間、亞種間、地理遠緣雜交等手段,在云南不同海拔下種植雜交后代進行穿梭育種篩選鑒評,并把得到的適于當地栽種的新品種向南亞、東南亞國家進行推廣。
目前,“聯盟”正與緬甸、孟加拉國等國農業部門和企業合作,面向當地農村地區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推廣種植經驗,帶動當地農戶增產增收。同時,還在南亞、東南亞國家建立了15個新品種中試和示范樣板基地,加快了兩系雜交稻在云南及周邊國家的示范推廣。更重要的是,聯盟研發的“云光14號”是越南從國外引進的46個雜交稻品種中表現最好的品種,并順利通過了越南國家農業農村發展部的鑒定,正式獲準進入越南大面積推廣,成為云南第一個走出國門的自有知識產權雜交稻品種。
據“聯盟”透露,除在上述國家外,“聯盟”還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家達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下一步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發展機遇下,“聯盟”將依托我省的地緣、區位和資源優勢,針對國內外市場需求,加速云南軟米雜交稻在東南亞、南亞國家的示范推廣,以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為支撐把“一帶一路”戰略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