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在和家人采摘花椒的華陰市羅敷鎮東光村75歲樊民治(右)說,退耕還林讓村里2800畝山地全都變成了花椒、香椿示范園,依托產業家家戶戶都富裕起來。
“每公斤花椒賣到110元左右,這在鳳縣種椒史上是從沒有過的,今年算是遇上了好價錢……”近日,看著屋子里大小十來包花椒,鳳縣雙石鋪鎮十里店村種椒大戶田和平喜不自禁。
“現在,我們的花椒根本就不愁賣,每天開著三輪車收購花椒的小販走村串戶,椒農連家門都不用出,花椒就能變成現錢!”據當地花椒產業局負責人介紹,全縣花椒今年預計產量可達到3000噸以上,實現產值3.3億元,僅花椒一項農民人均將增收4580元。
鳳縣是“中國花椒之鄉”,所產的大紅袍花椒已有千余年歷史,具有色鮮、粒大、肉厚、麻味悠長、清香濃郁等特點,被譽為“花椒之王”。近年來,按照椒果富民的發展思路,鳳縣加大農業結構調整,把發展花椒產業作為強縣富民的特色主導產業,花椒留存由起初的1400萬株發展到現在4500萬株。昔日的荒山荒溝和低產農田,如今都變成了寸土寸金的花椒園,花椒樹也魔術般地變成了掛滿金豆豆的搖錢樹。
雙石鋪鎮十里店村村主任朱銀生告訴記者,這幾年,他們村的240余戶村民,累計栽植花椒樹2450多畝,占到全村耕地的85%以上。他家7畝地,除了種一點玉米外,剩下的全都栽成花椒樹,預計今年6畝花椒至少能收入3萬多元。
隨著花椒栽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提高科技含量改變粗放經營現狀成了促進產業開發、增強產業效益的關鍵。2013年,鳳縣建立了全國首家以花椒栽培繁育、技術集中展示、科研示范等為特色的花椒果業專家工作站,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總站等8位專家教授,開展花椒產業科研立項、成果轉化、示范推廣和咨詢培訓等科技活動,研究解決花椒病蟲害防治、霜凍問題和農產品深加工瓶頸問題,使花椒規范化豐產栽培技術很快得到推廣,全面提升了鳳縣花椒科學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
為了做大做強花椒產業,鳳縣還通過招商引資成立了雨潤椒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先后開發出花椒新鮮芽菜、芽菜辣醬、芽菜料包、花椒茶、花椒精油等系列產品,改變了鳳縣花椒以往單純以原料形式銷往四川、重慶等省市的粗放經營,增加了產品附加值,使花椒產業走上了規?;⑹袌龌⑵放苹贰?/div>
花椒產量上去了,品質提升了,產業鏈延長了,并不等于就能暢銷,就能賣個好價錢。為了解決增產不增效、增產不增收問題,鳳縣成立了花椒銷售協會,一改過去各自為政、相互壓價的惡意競爭,通過在全縣各鄉鎮、部門開通政務微博、微信,在電子商務上尋求突破,從線下到線上,從微博到微信,多渠道多功能多手段營銷,使鳳縣花椒搭上了電子商務的快車銷往全國各地。
如今,鳳縣從事花椒產業種植的農民達3萬人,僅今年花椒收入上萬元的椒農大戶就達1000多戶?;ń?,不僅映紅了鳳縣山區農民的笑臉,還綠化了鳳縣的荒山野嶺,成為鳳縣一張靚麗的名片。
“今年我種了9畝花椒,其中新栽5畝鳳椒今年掛果最好,能產干椒250公斤,每公斤能賣88塊錢,今年收入至少能達到5萬塊錢。”7月26日,潼關縣安樂鎮留翎村63歲的關創生,一邊采摘花椒,一邊眉開眼笑。目前,全村共有花椒面積4500余畝,人均近1畝。今年全村花椒總產值有望達到300萬元,人均收入5500元。據悉,潼關縣今年花椒種植面積10.7萬畝,掛果面積7.12萬畝,預計總產量427萬公斤,總產值逾2億元。
連日來,記者在采訪中看到,無論是鳳縣,還是韓城市、華陰縣、潼關縣,到處都是花椒喜獲豐收的景象,豐收的花椒,映紅了農民的笑臉。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