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晚稻插秧時節,8月6日,記者在廣西貴港市港北區慶豐鎮延塘村田野上看到,數十臺小插秧機穿梭農田中,轉眼間就“播”下了一排排整齊的水稻秧苗。
看著一行行整齊的秧苗隨著插秧機前進的步伐立在大田里,該村村民楊大伯高興地說,他家30多畝農田,早稻用機械收割兩天就割完。現晚稻用這臺小插秧機插秧,一人拉秧苗一人插秧,一天可以插10畝田,農民種田實現了“插田不用彎腰,割禾不用鐮刀”的夢想。
為了把握好機械插秧的時機,慶豐鎮夏里村農業專業合作聯合社組織調配1臺大型插秧機和10臺小插秧機進田插秧。據聯合社理事長李遠軍介紹,合作社有水稻面積1098畝,耙田、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環節實現了全程“一條龍”機械化操作。“現在11臺插秧機一天就可以插100多畝,十天不到全部插完。”
隨著農機的廣泛推廣,農民的生產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如今,廣大農民耕田用上了旋耕機,插秧用上了插秧機,割禾用上了收割機,種田省時又省力。據港北區農機部門統計,今年上半年,該區共投入4879臺拖拉機、耕整機開展農業生產,完成機耕、機松面積28.59萬畝(含水田、旱地)、水稻機械插秧面積15.1萬畝。目前,該區有聯合收割機337臺、插秧機1129臺,水稻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72%,農民真正告別了彎腰插田割禾的“鐮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