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受傷的總是他們?
一邊是苦于沒有銷路,眼看著田里園里的蔬菜瓜果爛掉的農民,一邊是漲價聲不絕于耳的城市居民……兩條信息不免讓人感嘆和疑惑,“菜都爛到地里了,怎么還不降價?”這件事,不僅是馬云先生關注的,還是越來越多的河南人所關注的。作為農業大省,河南一直不乏好的產品,溫縣山藥、新鄭大棗、河陰石榴、靈寶蘋果……這些優質的地域產品一直廣受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如何讓“藏在深山”的農產品快速地出現在市民的餐桌上呢?在近日舉行的河南省電子商務協會農業分會上,有專家指出,河南要發展農村電商,最關鍵的就是要打通供應鏈。
農業電商最熱的土地 未來會在河南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農牧業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數據顯示,2014年河南的糧食產量和肉蛋奶的產量在全國排名前五之內。河南農村電商發展得到底怎么樣呢?
根據阿里巴巴發布的全國電商百強縣中,河南只有新鄭入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曾經表示,這樣的成績其實和河南農業大省的定位并不匹配。對此,河南省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樊二剛也表示,雖然近年來在政企聯動下,“互聯網+農業”正在從農村電商起步,一步步地向縱深推進。但是,目前我省農業電商尚處于自發起步階段,散戶居多難成規模,配套服務能力有限,加之市場培育不成熟,存在著不少成長難題。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河南越來越重視農業電商的發展,雖然起步比江浙晚,但是規模和速度都比江浙一帶發展得快,河南有著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和農業產業基礎。未來,農業電商最熱的一塊土地就會在河南,樊二剛表示。
流通環節不暢 農民屢屢“受傷”
溫縣國際山藥交易物流中心總經理張軍洪分析,農產品要做電商,有兩個環節,一個環節是消費者,需要讓消費者接受電商上的農產品。另一個環節是生產者,但是目前很多生產者沒有能力去運營電商。比如溫縣的山藥,更多的種植戶都是小而散的農戶,他們生產出來的農作物也基本是被一次性收購。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需要一個對接的渠道。“農民受傷最多的原因也就是中間流通環節的不暢。”張軍洪說,一直以來,農業在流通環節上都做得不好,才會出現油桃爛在園里沒人管,青椒被倒入河溝的現象。而要想利用互聯網的手段去改造這一現狀,就是要打通供應鏈。
以市場倒逼種植戶提高產品質量
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種植戶如何使用農藥、怎么樣施肥,并沒有統一的管理和規范,如何保證食品安全呢?
這也就牽涉到農業信息化的建設,目前有不少農產品,都可以通過視頻觀看它們的生長過程,這就是農業信息化的視頻內容部分。北京農信通集團董事長李勇說:“互聯網+農業”是指用現代的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智能控制等技術,與農業各個環節、各個產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農業核心競爭能力,最后讓農業形成一個高效、環保、低耗、安全的業態。除了視頻顯示出的內容外,還有對天氣、土壤墑情、土壤有機成分的監測。
張軍洪透露,對于每一批進入溫縣國際山藥交易物流中心的山藥,他們都要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才能上市,每件產品都有二維碼的身份認證。僅僅利用這些政策和制度就能從根本上保證食品安全了嗎?顯然不能!小而散的種植實現不了規模化的生產,收購方也不能對每個產品都進行檢測。“如何讓種植戶自覺提高產品的質量,一定是市場倒逼。”張軍洪說,目前市場上只追求量,按量計價值,沒有論質,所以導致農民一味追求量,一定要以質量論價值引導農民自覺做出改變,使用農家肥種出來的農產品價格一定高于使用化肥種植出來的產品,并進一步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讓大家愿意購買有機農產品。
目前,河南各級政府部門也在進行農產品追溯體系的建設,可以追溯到購買的農產品哪塊地生產出來的,農民叫什么名字,用了什么樣的肥料,用了什么樣的農藥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