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互聯網+農業”熱潮涌動 傳統企業轉身擁抱互聯網

   日期:2015-07-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15    評論:0    
核心提示:上周五,商務部公布《“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作為“互聯網+”的首個行業規劃,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的問題再次引發熱議,日前農業部提出開展信息進村入戶試點,每個行政村將至少建設1個村級信息服務站,“互聯網+農業”熱潮涌動勢不可擋。
  上周五,商務部公布《“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作為“互聯網+”的首個行業規劃,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的問題再次引發熱議,日前農業部提出開展信息進村入戶試點,每個行政村將至少建設1個村級信息服務站,“互聯網+農業”熱潮涌動勢不可擋。
 
  “‘互聯網+農業’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中最難加上去的,但是加起來將是改變最大的。”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孟昭莉對央廣網財經記者表示。
 
  互聯網和農業、農村、農民關系越來越密切
 
  產銷脫節一直是農業發展面對的挑戰之一,農民辛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并不適銷,導致價格暴跌導致生產者受損失,又或者農產品需求大,而生產跟不上,價格飚高并不少見。
 
  “農產品價格波動非常大,主要是產供銷信息溝通不好;農業和為農業服務的企業溝通也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比如金融企業,要收集分散的農戶信息很困難,都影響農業和相關產業發展。”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所農村產業研究室主任張元紅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這些難題紛紛指向了一個出口,就是互聯網。張元宏認為互聯網和農業、農村、農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農民生產、生活都需要依靠信息,農產品質量、污染控制也需要信息配合。
 
  ”互聯網的作用非常大,對現代農業的轉變會更大,信息化、精準化是現代農業的一個方向。”張元紅說。
 
  “一點點信息來源的改善都會對他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貿易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他的比如農村信息管理、病蟲災害、醫療、交通、糧食的基本信息,以及基本的信息實時上傳都是非常重要的。”孟昭莉表示,她補充說到“互聯網+”帶來的不僅是GDP本身的增長,更是整體社會福利的提升。
 
  她認為,改變農村生活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技術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整個用戶習慣的改變,農民習慣使用互聯網需要做上層的培育,比如提供適合農民的內容,后續連續地手機操作提示等,慢慢形成氛圍才會有群聚效應,預計需要3-5年將會有巨大改善。
 
  傳統農業生產企業紛紛轉身擁抱互聯網
 
  昨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一人一畝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材料采購端和產品輸出端達成戰略合作,前者是我國最大的農牧產業集群的農業龍頭企業,后者是我國最大的農產品信息交易平臺,強強聯合或許正是“互聯網+農業”的最好例證。
 
  “與一畝田公司的合作,揭開了新希望集團在‘互聯網+供應鏈’深度合作的序幕,新希望六和的傳統農牧業生產基因,再加上一畝田的農業電商基因,將為新希望在未來畜牧業產業重構、消費端數據營銷管理、產品溯源等領域注入更多想象空間。”新希望六和總裁李兵表示。
 
  據了解,一畝田在過去10個月內,平臺流水已經累計突破100億元,而年內的交易目標定位于1000億元,一畝田CEO鄧錦宏坦言,這是互聯網才能帶來的速度。
 
  “我們既跟新希望六和這樣的供應商合作,也跟鄉村基、云海肴等終端采購商合作,把他們有機地通過互聯網工具結合,很有希望做到1000億。”鄧錦宏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何利用互聯網工具有機結合,鄧錦宏舉例說,經過實時監控一畝田從終端采購商得知上周紅燒豬蹄的銷量是紅燒羊肉的十倍,可以第一時間把數據反饋給生產企業加大豬蹄供應量,因為終端商的采購量將會增大。
 
  “我相信對于雙方都是極大的利好,這就是互聯網帶來的流通效率的變化,大量的交易和供應鏈數據,幫助農牧企業生產者變得更加‘聰明’,解決農產品分散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供求更加接近。“鄧錦宏分析道。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