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東省臨澤縣板橋鎮紅橋村設施葡萄標準示范園,一座座溫室大棚排列整齊,棚內一顆顆紅里透紫的早熟葡萄綴滿籬架,煞是喜人,呈現出一片豐收景象。
臨澤縣板橋鎮紅灣村自2007年發展葡萄產業以來,平均每年以300畝的速度迅猛發展,如今該村葡萄已有溫室葡萄150座,露地鮮食葡萄1200畝,全鎮葡萄面積已發展至11050畝,葡萄產業成了該鎮促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隨著近年來葡萄面積越來越大,本地栽植的葡萄收獲時節相對集中,相繼出現市場飽和、產量過剩、價格下降、效益下滑等問題。為積極解決這一系列問題,2013年該鎮下派葡萄協會會長姜全本赴江蘇考察學習促早葡萄栽培管理技術,從江蘇苗木繁育基地引進1200株紅巴拉多等新品種葡萄做實驗,通過采用縮短葡萄休眠期、提前升溫的辦法,促使葡萄提前成熟、錯期上市。經過試驗,引進的紅巴拉多、夏黑等新品種適合本地種植,口感鮮甜而且倍受市場青睞,引進促早葡萄技術很快就被群眾推廣運用。“前年我引進的紅芭拉蒂、夏黑等促早葡萄已全部掛果,現在開始逐漸上市,每棚產量大約在1500公斤左右,按目前每公斤16元算,棚均收入可達20000元左右。”板橋鎮葡萄協會會長姜全本指著自己棚里透紅的葡萄笑著說。
據該鎮鎮長閆克義介紹,自2013年紅溝葡萄專業合作社從山東引進促早葡萄開始以來,陸續每年都有不少農戶通過引進新品種來發展促早葡萄。至目前,全鎮共有促早葡萄14棚,主要有紅提、夏黑、維多利亞等10多個品種。通過引進促早葡萄新品種,使用科學合理地管理技術,有效地彌補了臨澤盛夏時節沒有本地葡萄成熟的空白,結合生產露地鮮食葡萄的方式,同時大大地縮短了臨澤本地葡萄在市的間斷期,實現了促早和延后反季節葡萄可以從6月持續供應到元旦、春節,實現鮮食葡萄全年供應銷售,大幅度增加群眾收入。“以前我們的葡萄品種單一,只有春節前上市的延后葡萄一種。近年來,隨著促早葡萄新品種的引進,不僅可以提高葡萄品質,而且還能錯時上市,增加群眾收入”。紅溝村黨支部副書記楊玉合說。
近年來,板橋鎮把葡萄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群眾收入的“拳頭”產品來培育,堅持向規模和質量要效益,持之以恒抓好萬畝葡萄基地建設,今年新發展葡萄1900畝。其中:在板橋鎮東入口新建板橋葡萄莊園,發展釀酒葡萄750畝;在紅溝村新建250畝露地鮮食葡萄觀光采摘園;在張羅公路沿路新發展露地鮮食葡萄100畝;在古城村豐田古裕果蔬專業合作社新發展釀酒葡萄800畝;結合綠色通道建設,在張羅公路沿線居民點安裝鋼架葡萄架4公里,栽植葡萄苗木59萬株,全鎮葡萄面積達11050畝。同時,還注重加強葡萄種植技術指導,不斷提升葡萄果品質量,拓寬銷售渠道,形成品牌效應,使葡萄產業真正成為全鎮促農增收的特色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