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河南糧食告別“望天收” 打通發展阻礙

   日期:2014-08-19     來源:天農網    瀏覽:254    評論:0    
核心提示:  正值秋糧生長季節,7月以來持續高溫干旱天氣令糧食大省河南成為關注焦點。據河南省民政廳報告,截至8月7日9時農作物受災面積

  正值秋糧生長季節,7月以來持續高溫干旱天氣令糧食大省河南成為關注焦點。據河南省民政廳報告,截至8月7日9時農作物受災面積1580.4千公頃,其中絕收74.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0.1億元。

  除了河南所處旱澇頻繁的自然環境外,農作物絕收背后還有什么原因?本報記者調研發現,豫北地區雖干旱嚴重,但因灌溉條件較好,多數縣市玉米生長并未受到太大影響。而豫南地區農業灌溉條件差,溝塘渠堰堵塞淤積嚴重,農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突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到位,導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不足,造成一些地區連年旱連年災,糧食生產只能望天收。

  水庫咫尺之遙部分玉米地絕收

  我家玉米就種在水庫邊,也澆不上水,五六畝地差不多絕收了。一位姓張的農民在板橋水庫邊的小賣部對本報記者說,由于他家玉米地處在水庫上游,離水渠較遠,而抽水成本太高,所以干脆放棄灌溉了。

  離板橋水庫幾公里遠的驛城區沙河店鎮大路陳村也同樣如此。從路的兩旁看去,玉米地是綠油油一片,但走至近處可發現,玉米稈根部第一至四葉早已泛黃,根莖細小易折,地下的土壤久旱缺水因而固化成塊,當地玉米已進入灌漿期,但生長出的玉米干癟少粒。

  60多歲的老農陳大爺說,他只種了1畝多地的玉米,還種了一些花生,由于村里的田離水渠遠,又沒有打井灌溉,受旱比較嚴重,如果再不下雨今年就只能白種了,而即便下雨畝產也要減半。

  村里面沒有打井,打井要錢,一家一戶也不劃算。陳大爺說,村里面都是老年人和兒童,青壯年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很多晚輩囑咐家中長輩不要在高溫時去灌溉。

  記者向西北平頂山方向行進,玉米地的受災情況愈加嚴重。沿途水渠干涸,玉米地里因為嚴重干旱已經大片倒伏,大部分玉米稈不出穗不長粒,長粒的也是干癟量寡,有些長粒的玉米棒子甚至發生了蟲害。

  河南糧食產量占全國產量的十分之一,秋糧(玉米為主)占全年糧食產量的近半。數據顯示,2013年河南秋糧總產量為495.70億斤,其中,玉米總產量為359.30億斤。

  夏糧(小麥)一般在6月5日前收割完,秋糧在6月中旬播種,前期(7月15日前)墑情不錯,玉米長勢還可以,到了月底就干得厲害了。駐馬店市水務局防汛抗旱指揮辦公室主任耿夕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耿夕林介紹說,一般7月、8月是駐馬店地區主汛期,而今年7月份駐馬店全市降水不足50毫米,以往則在500毫米左右,秋作物特別是玉米,在8月初正是拔節抽雄對水肥需求大的時候,這時候出現大的干旱對農作物生產影響尤其大。

  玉米抽雄前后是玉米一生中水分需求最大的時期,也是玉米一生中對干旱反應最敏感的時期。干旱將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和正常受粉,通常此期的干旱也被稱為卡脖子旱,對玉米的產量影響很大,嚴重的可導致絕收。

  旱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據耿夕林了解,7月底駐馬店市全市農作物受旱面積為500萬畝,而截至8月5日,全市農作物受旱面積達到800萬畝,占秋糧種植總面積的70%左右,有近100萬畝農田為重度干旱(對農作物來說,意味著減產90%以上)。

  災情南重北輕灌溉是關鍵

  耿夕林告訴記者,河南全省地形呈西高東低之勢,西部多丘陵,東部為遼闊的黃淮平原,雨水快速由西往東匯聚,導致豫南地區東部易出現洪澇災害,往年也多是豫北干旱、豫南洪澇。

  以往是未雨綢繆,現在是臨渴挖井。耿夕林說,駐馬店地區有不少水庫,但多為防洪用,由于東部地區地勢低洼,宿鴨湖水庫目前僅有2億立方水,水深只有1米左右,很少的水用于灌溉,西部地區雖也有水庫,但由于支渠、小渠不發達,淤積嚴重,干渠的水到不了農田。

  如果農民自己挖井又劃不來,一家一戶就幾畝田,而挖一口深100米的井(可灌溉50畝地)需要10萬元以上。耿夕林說,年辰好的時候,玉米畝產1000斤,除去生產資料成本400元,以每斤1元估算,5畝地一年才賺3000元,這也就造成了上蔡縣以及駐馬店以西的一些崗嶺地受旱嚴重,一些農民放棄玉米地,也不愿意去找法子灌溉。

  相比來看,豫北地區雖然也遭遇了干旱,玉米生長卻比較正常,甚至有增產可能。8月6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豫北地區的新鄉市延津縣看到,綠油油的玉米地矗立在公路兩旁,玉米稈已經超過成年人的高度(目測在2米至2.2米),由于當地7月30日的強降雨,土壤仍有濕濕的感覺,拿在手里并不容易散,玉米葉也并未受到干旱影響而枯黃,剝開玉米穗,顆粒也比較完全。

  延津縣是中國農業大縣,被稱為中國小麥第一縣。延津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兼新鄉市惠豐糧食儲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當地種植的玉米正處抽雄吐絲期,是使用灌溉、穗肥追肥的關鍵時期,接下來的灌漿期更需要充足水分使得顆粒飽滿。

  李振海表示,延津以及豫北其他地區,今年旱情并不如去年嚴重(去年7月20日至10月30日持續超高溫、不降雨),數日前強降雨更加緩解了旱情,另外由于豫北地區灌溉(主要為提灌、井灌)條件好,玉米種植為精根細作,今年玉米品質要好于去年,產量有可能與去年持平,甚至超過去年。

  李振海認為,在玉米生長初期遇到干旱是好事,在抽雄過后的灌漿期在需要大量水分,且今年玉米種植面積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夏季持續高溫天氣并沒有去年那么久,因此對豫北地區產量影響較小。

  他指出,由于豫南地區灌溉條件相對較差,不少地方農作物種植望天收,在這次干旱中影響可能較嚴重,但豫北地區玉米單產高,質量更優,種植面積在全省占30%至40%,兩者增減對沖,預計對河南整體秋收玉米產量影響有限。

  旱災有限全年增收不改

  就在河南省出現旱情之際,其他省份的旱情也開始滋生并且蔓延。6-7月,華北大部、黃淮大部、江淮、江漢大部及陜西中南部、甘肅東南部等地降水普遍偏少2-5成,氣溫偏高,旱情發展快。據農業部8月4日農情調度,全國受旱面積6420多萬畝,其中重旱1700萬畝。旱情最重的河南省受旱面積2580多萬畝,重旱面積730多萬畝。

  國金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此次旱情,三大主糧品種當中,玉米影響最大。三大主糧當中,玉米處于喇叭口期,水稻處于孕穗期;同時,主要重旱區河南,玉米占全國年產量8.5%,小麥占26.25%,稻谷占全國產量的2.41%.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證券報記者奔赴河南調研的當日,空氣中便彌漫頗為濃烈的雨意,似乎隨時能宣泄而下。而此后幾日,大雨果然如期而至,但雨勢中等偏下,時斷時續。

  這場雨的作用,受旱玉米好的更好,壞的能少減產,整體上只能輕微緩解旱情。河南省駐馬店市農業局副調研員朱紅文拿出手機上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警短信給記者展示,8月5日至7日,駐馬店普降小雨,平均降雨量16毫米,此次降雨范圍廣,雨量分布不均,其中降雨量較大的汝南縣23毫米、平輿48毫米、正陽縣59毫米,旱情基本解除,其它縣區也出現了10毫米以下的降雨量,有效緩解了旱情。

  本報記者調研了解到,干旱天氣尚難改變全年糧食增收或至少持平的局面。國金證券指出,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區域性糧食產量受影響,但全國糧食豐收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此次受旱面積主要在于局部特別突出,重旱區可能會面臨減產,但從全國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旱情并不嚴重。

  從歷史統計數據來看,2007年以來,有兩次受災面積達到4.4億畝(同年糧食產量增幅均低于1%,其余年份增幅平均3.64%),最低的2012年也有1.4億畝,據公開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全國農作物受旱情況是好于去年的;考慮到河南省占全國糧食產量的9.49%,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持續重旱將會對秋糧豐收帶來一定的干擾,不過陸續的降雨,對鄭州以北的平原地區的干旱起到了有效的緩解作用,且重旱面積占比整體并不大。另外,從夏糧方面來看(約占全年1/4),上半年產量達到2731.9億斤,同比增長3.6%,增長非常理想。

  市場人士表示,此次旱情的發生,從氣象上看,人們易將其與厄爾尼諾現象關聯起來,由此引發了玉米期貨的大幅上漲。國金證券認為,異常天氣帶來的投資機會是農業板塊的主旋律之一,干旱事件的發酵將會引發兩方面的機會。第一,關于減產預期帶來的價格提升預期,但由于我們對豐收的信心仍然較足,因此,僅作主題性機會打包推薦種植業相關個股;第二,關于抗旱途徑,推薦在農業抗旱增收方面,有很好推廣價值的節水增產型設備生產公司。

  農田水利是糧食安全的保障。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家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擬安排中央預算內水利投資700多億元,支持引水調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節水灌溉等重點項目。各地要加強中小型水利項目建設,解決好用水最后一公里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一些政府官員也透露,國家在重大水利工程項目投入大,但對地方中小型水利項目建設方面投入較小,而用水最后一公里問題在地方則普遍存在,也嚴重影響糧食豐收和農民增收,同樣也危及國家糧食安全。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