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古稀“荔枝王” 煉出致富經

   日期:2015-07-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98    評論:0    
    豐收的喜悅

  丹荔飄香季,又逢品果時。享有“中國晚熟荔枝之鄉”美譽的荔城——四川合江,在這個火熱的七月迎來了大豐收。之所以能獲得如此豐收美景,離不開荔枝栽培高手的辛勤灌溉。在合江,有這么一個栽培師,被原合江縣農業局副局長、荔枝協會秘書長溫健和合江縣農技站高級農藝師宋天文一致推薦,他就是白米鎮荔枝種植大戶王德潤。

  年少學藝

  汽車在合江白米鎮下高速后,經過七拐八彎的農村道路,終于在一棟造型很像電影里“碉樓”的建筑前停下,來到白米鎮荔枝種植大戶王德潤家。

  王德潤,土生土長的白米鎮人,今年71歲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他,外向健談、身體硬朗。王德潤告訴新報記者,十幾歲時從瀘州農校肄業回家務農后,開始通過自學和向溫健老師學習農藝,初步接觸科學系統的水果種植農藝技術。因為肯學、好學、愛鉆研,深受溫健喜愛,也掌握了過硬的農藝技術,與合江水果之王荔枝結下不解之緣。

  種植高手

  回憶往事,那真是酸甜苦辣都已嘗盡。1983年,王德潤在溫健指導下首次獲得由合江縣政府頒發的“科學種果,勞動致富”科技成果四等獎,他是合江縣最早獲得科技獎的獲獎者之一。之后便捷報不斷,2012、2013年兩年種植的帶綠品種獲得優秀產品稱號,市縣各類農業講座、獎項都有他的身影和榮譽。

  2008年奧運會期間送北京評比并獲“中華名果”稱號的荔枝品種帶綠,就是從他的樹上采摘的。當年因氣候和自然災害影響,全縣產量都不高。而王德潤采用塑料薄膜遮蓋等技術,使帶綠荔枝產量達到幾百斤左右,“縣農業局經作辦來電,無論如何要留20斤左右,從而使帶綠荔枝在當年創下銷售新高,1600元/斤以上都有人爭先購買,其中有一戶樹上只有兩顆,也賣了200元。”

  供不應求

  王德潤取得的成就,并不是他幸運得來,而是通過努力鉆研、不斷深入實踐中造就的。早在1983年,王德潤就采用“環割”技術管理荔枝生長,“抹芽”控制果實成熟期的裂果。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證明了相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對的。嘗到科學帶來的甜頭后,從2001年開始,王德潤放棄原來在縣城周邊的“小打小鬧”,轉而在家鄉白米鎮史壩村9社的長江邊上,承包了50多畝土地,90%以種植帶綠為主,大紅袍、糯米糍為輔的基地種植,每年都為自己帶來十幾萬元的收益。現在王德潤又花費十幾萬改進灌溉系統,引泉水入地,用科學方法保證荔枝樹在生長期和掛果期(干旱多雨等自然災害下)隨時都有充足的水分與營養。他的整個基地呈現的是原生態無公害模式管理,荔枝口感真的有別于其他地方。

  走向國際

  采訪中新報記者了解到,王德潤十幾歲就開始學農藝技術,致富發家后并沒有忘記生養過他的史壩村土地。幾十年中,他收了幾十名徒弟,通過傳幫帶,帶出了一大批荔枝種植能手。在史壩村80%以上的村民,都得到過王德潤的指導和幫助。其中,有些弟子、村民種植和管理的甚至比他還好,有一種“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

  問起王德潤今后打算,王老自豪并很有信心地告訴新報記者,現在自己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在外有所成就,其中小兒子和女兒現在香港工作,有較好的人脈關系,王老說:“我準備爭取在明年注冊自己的商標與品牌,同時將現有的50多畝土地,把大紅袍等品種全部改換成帶綠,專一做好一個品種,打響自主品牌漂亮的第一仗,更好地引領更多的村民更好致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