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記者走進位于本溪滿族自治縣東營坊鄉紅土甸村的梅花鹿園,只見三三兩兩的梅花鹿或在園中悠閑地散步,或愜意地曬陽光咀嚼著草料。鹿園主人周長清告訴記者,梅花鹿全身都是寶,自從開始投入養鹿以來,自己每年都有很可觀的收入。
在紅土甸村,說起周長清,村民們都佩服地豎起大拇指,親切地稱他為“養鹿大王”。多年來,周長清憑著堅定的信念和不畏勞苦的精神,以一個普通農民之身,硬趟出一條養鹿致富之路。
和很多農村一樣,紅土甸只是一個經濟底子薄的小村莊。周長清和周圍的農民們一樣,想致富卻沒門路。十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周長清了解到梅花鹿渾身都是寶,而且還是食草動物,不僅養殖成本低而且還很抗病易于養殖等特點。這讓他的眼前一下亮了起來:養殖梅花鹿絕對是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于是,他邊學習邊摸索,開始了自己的梅花鹿養殖生涯。
雖說萬事開頭難,但周長清靠著農民特有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干起了養殖場,沒成本就求親靠友東挪西湊,沒技術就虛心求教從頭學起,不多時日周長清的鹿場就支撐起來了。很快,當周長清收獲了經營鹿場的“第一桶金”時,那種喜悅和興奮溢于言表。“這是辛勤勞動的回報,心里真的非常高興。”周長清憨厚地說。
天有不測風云,經營亦有風險。2008年,由于沒有把握好銷售行情,他養殖的梅花鹿從每只幾萬元的價錢下降到了幾千元,將近八九十只梅花鹿都成了廉價貨。突如其來的打擊,不僅讓他賠了本錢,還欠下了不少的外債。盡管日子非常難熬,但在親友們的支持下,他憑借著一股子毅力,周長清起早貪黑,上山割草喂鹿,還不斷尋找好的銷路。苦心人天不負。隨著市場的逐漸好轉,周長清終于盼來了梅花鹿銷售價格又漲上來的“那一天”。
經過多年的辛苦努力,周長清養殖的梅花鹿從最初的十幾只逐漸發展到現在的近百只,還清了債務,日子也越來越好了。他的堅持終于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如今,受到周長清的影響和帶動,周圍已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投入梅花鹿養殖及其相關產業中了。周長清常說:“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己能富起來是靠著鄉親們。今后,我還要帶動家鄉父老一同養鹿致富,那才是實現了真正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