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蓮花蛙海家庭農場的石蛙養殖園,1300余平方米的露天養殖區內養著3000多只成蛙。與大多數石蛙養殖場不同,該蛙園采用了“多維生態”模式,蛙園內種有中藥材和果樹等作物,還有立體生長的爬山虎,給整個蛙園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農場主賴根梅是個敢想敢做的“女漢子”,2011年7月,她在戴家村洋溪嶺自然村租了5畝多地,開始籌建石蛙養殖場,可是光養石蛙總覺得缺少生氣,一來閑置了空間資源,二來單一的環境不利于石蛙生長,于是她四處向專家請教,在不斷的探索發展中,她找到了“多維生態”種植養殖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天然屬性來管護蛙園。
2013年,賴根梅購入百余株金銀花和上千株魚腥草等中草藥開始試種。她說,這兩種中草藥有三大功能,一是可以覆蓋裸露土地,抑制雜草生長;二是可以利用植物的天然特殊香味驅逐昆蟲;三是可以涵養水源,遮擋陽光,為蛙園搭建天然保護屏障。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賴根梅前后共投入5萬多元,反復篩選出六七種植物,形成了目前較為完善的“多維生態”種植養殖模式,即在蛙園中按照高低配置,行間種植獼猴桃,兩側空地種上金銀花、魚腥草等中藥材,立柱上環繞爬山虎,并在蛙池外圍栽種紅豆杉和北方白楊樹,形成仿野生養殖圈。據賴根梅介紹,利用該模式產出的石蛙比普通石蛙價格高出20%,再加上金銀花等中草藥的收入,每畝蛙園可增收近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