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失意校長 怪魚賺錢

   日期:2014-08-15     來源:央視網    瀏覽:169    評論:0    
核心提示:  他叫李年豐,記者來采訪時,他正趕著送一批魚到上杭縣的一家農莊。李年豐告訴記者,周末農莊游客多,他的魚長相奇特,正是促
 
 
 
  他叫李年豐,記者來采訪時,他正趕著送一批魚到上杭縣的一家農莊。李年豐告訴記者,周末農莊游客多,他的魚長相奇特,正是促銷的好時候。
 
  一到農莊,記者很快就見識到了這種魚的超高人氣。
 
  李年豐:可以抓,你來抓,你非常勇敢,這個是世界上最好抓的魚。你見過哪個魚有手柄給你抓啊。
 
  平常都是買魚的人,才能下水抓魚。李年豐看今天來的人多,也興奮地給大家展示起來。在他的帶動下,游客們都耐不住了。有這樣趴在地上抓的。
 
  有伺機而動一抓一個準的。也有遲遲不敢動手只能干瞪眼羨慕別人的。
 
  游客:又抓到一條。
 
  李年豐:你最牛,你最牛,你是今天抓魚能手,抓魚冠軍。
 
  這種嘴巴長得象湯勺的魚叫鴨嘴魚,又稱匙吻鱘。孩子們對它是既好奇又害怕。
 
  這個小男孩更是嚇得撒腿就跑。在大人的鼓勵下才敢抓上一試。
 
  李年豐:你太勇敢了,太帥了。
 
  李年豐告訴記者,像這樣一條三斤多重的鴨嘴魚能賣到100多元,去年他一年就拿下1000多萬元的銷售額。
 
  李年豐:你知道這個魚為什么長成這樣嗎?它這個有什么作用嗎?
 
  李年豐現在說起鴨嘴魚來頭頭是道,其實曾經他是一個民營技校的校長。轉行養魚,別看現在笑得這么開心,兩年前,他卻經歷了人生最難熬的階段。提起那時,李年豐現在還十分難過。
 
  李年豐:真的是不堪回首,雜草叢生,它這些草就像長在我心里一樣,心都快要荒蕪了。
 
  然而李年豐無意中聽到一句話,促使他兩年時間翻身,實現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李年豐究竟是如何戰勝自己,從低谷再次站起來的呢?這都跟他聽說鴨嘴魚身上的一個缺點有關。
 
  李年豐:感覺我也像魚一樣自由,藍天陽光,美不勝收
 
  這里是李年豐曾經創辦民營職業學校的地方,現在已經變成了工廠。
 
  李年豐:這里就是我們當初的民營技校,你看這個大門還是當年我建的。
 
  最風光時候,李年豐用5年時間將這所最初只有38個學生的職業技校,做到學生規模1000多人,排到福建省同類學校的前列。這一次李年豐回來,還意外碰到了熟人。他對李年豐當年的風光記憶猶新。
 
  邱亞西:風光,那個時候。他們有很多的學生,十多個班,學生這么多,當然管得不錯。
 
  然而風光了沒幾年,形勢急轉直下。2008年公立技術學校快速發展,李年豐的學校生源被分流。到2011年,幾乎招不上學生,不得已,李年豐只好將學校轉讓了。
 
  沒了營生,他拿出手里的全部積蓄,炒股票期貨,想掙快錢,沒想到一下虧進去三四百萬元。2011年父親多年的病情突然又加重了。雪上加霜、一事無成,李年豐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他的頹廢,讓父親都看不下去了。
 
  李年豐:后面看我的眼神就不一樣了,他期待的心情我能體會得到,如果在家里一事無成的話,就是坐吃山空了,我也希望說通過我再一次的努力,去證明自己,讓他們都更加欣慰一些。
 
  父親的眼神,讓李年豐決定不再破罐破摔,要重新振作。2011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李年豐象往常一樣打開了電視,隨意換著臺。突然,電視上的一個節目讓李年豐眼前一亮。
 
  電視臺播出一個小伙子在養鴨嘴魚,我一下就被這個魚吸引住了。
 
  這就是當年吸引住李年豐目光的那種魚。
 
  李年豐:這條魚就是當初我當初去廣東佛山考察的時候,看到這個魚,當時我看到它也是感到很奇怪,是它體長的三分之一,還要長。是獵物還是。
 
  2011年,李年豐去了廣東佛山。他通過考察了解到,鴨嘴魚市場價格大約30元一斤,而在福建養殖,成本可以控制到15元一斤左右,利潤相當可觀。但是從沒有養過魚的李年豐仍然顧慮重重,直到有人跟他抱怨經營鴨嘴魚有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李年豐才下定決心,因為他從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里嗅到了商機。
 
  他叫鄭裕偉,水產養殖技術員。李年豐從廣東考察回來后,還是拿不定主意,又特意跑到福建省淡水研究所詢問,正好碰到了養過鴨嘴魚的鄭裕偉。可誰知鄭裕偉一開口就勸李年豐還是甭養了。
 
  鄭裕偉:它的運輸是最困難的,鴨嘴魚是一種很古老的魚,它必須要很高的濃氧,它鰓不能自然閉合,一旦它不能游動以后它就缺氧,它一缺氧就救不活了。所以它的難度就在這邊。很多養殖戶不懂鴨嘴魚,在這邊吃虧了。
 
  鴨嘴魚好養不好運,就是因為它需要不停游動才能存活。這也導致鴨嘴魚運輸成本高,風險大。鄭裕偉本想勸李年豐三思后行,沒想到他的這一番話,反而讓李年豐堅定了養鴨嘴魚的決心。
 
  李年豐:運輸距離的問題,等于我們當地的市場是受到保護的,我們周邊的市場它很難侵犯到這個市場,這是一個機會。
 
  李年豐認為福建省規模劃養殖鴨嘴魚的人不多,而鴨嘴魚又很難長途運輸,他只要充分挖掘本地市場,就可以把鴨嘴魚做成獨一份的生意。然而李年豐沒有意識到,雖然他找到了商機,但也給自己埋下了隱患。
 
  這里是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2011年4月,李年豐投入全部身家350多萬元在這里,準備大干一場。
 
  李年豐:幾乎是我財產的全部,就不要留后路,就是破釜沉舟,要在這里大干一場,要干就干得轟轟烈烈。
 
  李年豐建起了養殖場,從廣東進了三萬八千條鴨嘴魚。聽說李年豐養起了一種奇怪的魚,村民們都新鮮壞了。
 
  李年豐:特意過來參觀,上杭縣過來的,我都不知道。
 
  記者采訪期間就碰到了一群人自發的組團來看稀奇。這個大姐,一激動,就直接下水了。
 
  村民:看魚,特意過來看,以前沒見過。
 
  李年說村民們一直都對他養的鴨嘴魚很好奇,甚至有親戚朋友來了,還拉到這里參觀,這讓當時的李年豐信心倍增。鴨嘴魚生長速度很快,8個月就長到4斤左右。李年豐盤算著,三萬多條鴨嘴魚,只要等到春節一上市,三百多萬元的投資就可以全部收回。
 
  李年豐:看到它們一天天長大,那種感覺非常愉悅。一步一步在向成功靠近,我們認為這個事情對了,做對了,做對事的感覺,很開心的。
 
  然而李年豐并沒有意識到一個危機正在靠近。2012年2月,三萬八千條魚可以上市了。李年豐在廈門建了門店,聯系好幾家客戶,可是當魚送到廈門后,幾乎所有的客戶都拒絕付款。
 
  原來李年豐拉到廈門的魚出現了大批的死亡。當初鄭裕偉勸李年豐不要養鴨嘴魚,就是因為運輸困難,李年豐卻低估了難度,沒有想到三個小時的車程,鴨嘴魚都受不了。李年豐手頭剩下的近10萬斤的魚一下變成了燙手山芋。
 
  李年豐:不愿意付20萬元,我們每一批魚發出去都被投訴,有的甚至說這一批都不行。
 
  當初鄭裕偉勸李年豐不要養鴨嘴魚,就是因為運輸困難,李年豐卻低估了難度。李年豐手頭剩下的近10萬斤的魚一下變成了燙手山芋。
 
  李年豐:只能說寢食不安,這個魚砸在我自己手上了,自己吃,吃不了那么多,賣,運不出去,客戶不接受。
 
  為了解決運輸問題,李年豐想了一系列的辦法,增加供氧、加冰塊,更換耐磨的水袋,甚至連魚的勾刺他也怕劃壞了水袋。
 
  李年豐:沒收你的武器,疼也只能忍著點了。把修剪好的魚放在袋里打包運輸。
 
  但是鴨嘴魚運輸的時間仍然過不了三小時這道坎,李年豐運到廈門的魚還是一批批死了。李年豐一次次嘗試,又一次次絕望,不到一個月時間他損失了80多萬元,他開始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李年豐:對我這個投資的方向產生了懷疑,甚至對我自己的能力都產生了懷疑,突然受到這樣的沉重的打擊。它這種懷疑,在自己內心像病毒一樣,它會蔓延。不堪回首,心都快荒蕪了。
 
  就在李年豐想要放棄的時候,他偶然聽到了一句話。2012年1月的一天傍晚,李年豐忙完漁廠的活,匆匆趕去集市買菜,經過一個商鋪時,李年豐突然停下了腳步。他聽到一桌打麻將的村民正在談論自己。
 
  李年豐:咯噔一下有點這種感覺,心里面很不爽。
 
  李年豐沒有想到自己已經成為街頭巷尾的一個笑話。
 
  李年豐:廈門回來的李元豐,好好的事情不做,回來養魚,穿得比我們臟,干得比我們累,看起來錢也打水漂了,對我的刺激非常大。
 
  李年豐不允許自己再搖擺和消沉,他要證明自己。他發瘋般去研究各種魚的不同的運輸方法,終于,他把草魚的一種運輸方式改良,找到了延長運輸鴨嘴魚時間的關鍵。
 
  李年豐:這個像不像一把弓,這個有弦。
 
  記者:這樣綁著它有什么用呢?
 
  李年豐:弓形,你看我們這樣綁了以后,它這個腮袋它就打開了,嘴巴也張開了,這樣它就可以跟空氣接觸,只要有一定的濕度,我把它吊起來,吊在離開水,它可以活四到五個小時。
 
  人為打開鴨嘴魚的腮部,讓它和空氣接觸,這個方法讓李年豐將鴨嘴魚運輸的時間延長了一到兩個小時。2012年4月李年豐將剩余的鴨嘴魚賣完,收回200多萬元。同時,李年豐將在廈門的這套房子賣了150多萬元,又問弟弟借了100多萬元。2012年4月,李年豐投資450多萬將漁場規模擴大到60畝地。又引進8萬多條鴨嘴魚,準備大干一場,這一次他有了新思路。
 
  李年豐雖然解決了小規模長途運輸鴨嘴魚的問題,但是大規模運輸的成本和風險仍然很難控制,開發本地市場成為李年豐發展的重點。
 
  這里是福建省上杭縣鄉村旅游游客集散中心。李年豐人認為這里客流量大,可以打響鴨嘴魚在當地的知名度,他瞄準了這里。
 
  李年豐現在說起鴨嘴魚來頭頭是道,其實曾經他是一個民營技校的校長。轉行養魚,別看現在笑得這么開心,兩年前,他卻經歷了人生最難熬的階段。提起那時,李年豐現在還十分難過。
 
  李年豐:真的是不堪回首,雜草叢生,它這些草就像長在我心里一樣,心都快要荒蕪了。
 
  然而李年豐無意中聽到一句話,促使他兩年時間翻身,實現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李年豐究竟是如何戰勝自己,從低谷再次站起來的呢?這都跟他聽說鴨嘴魚身上的一個缺點有關。
 
  李年豐:感覺我也像魚一樣自由,藍天陽光,美不勝收
 
  這里是李年豐曾經創辦民營職業學校的地方,現在已經變成了工廠。
 
  李年豐:這里就是我們當初的民營技校,你看這個大門還是當年我建的。
 
  最風光時候,李年豐用5年時間將這所最初只有38個學生的職業技校,做到學生規模1000多人,排到福建省同類學校的前列。這一次李年豐回來,還意外碰到了熟人。他對李年豐當年的風光記憶猶新。
 
  邱亞西:風光,那個時候。他們有很多的學生,十多個班,學生這么多,當然管得不錯。
 
  然而風光了沒幾年,形勢急轉直下。2008年公立技術學校快速發展,李年豐的學校生源被分流。到2011年,幾乎招不上學生,不得已,李年豐只好將學校轉讓了。
 
  沒了營生,他拿出手里的全部積蓄,炒股票期貨,想掙快錢,沒想到一下虧進去三四百萬元。2011年父親多年的病情突然又加重了。雪上加霜、一事無成,李年豐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他的頹廢,讓父親都看不下去了。
 
  李年豐:后面看我的眼神就不一樣了,他期待的心情我能體會得到,如果在家里一事無成的話,就是坐吃山空了,我也希望說通過我再一次的努力,去證明自己,讓他們都更加欣慰一些。
 
  父親的眼神,讓李年豐決定不再破罐破摔,要重新振作。2011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李年豐象往常一樣打開了電視,隨意換著臺。突然,電視上的一個節目讓李年豐眼前一亮。
 
  電視臺播出一個小伙子在養鴨嘴魚,我一下就被這個魚吸引住了。
 
  這就是當年吸引住李年豐目光的那種魚。
 
  李年豐:這條魚就是當初我當初去廣東佛山考察的時候,看到這個魚,當時我看到它也是感到很奇怪,是它體長的三分之一,還要長。是獵物還是。
 
  2011年,李年豐去了廣東佛山。他通過考察了解到,鴨嘴魚市場價格大約30元一斤,而在福建養殖,成本可以控制到15元一斤左右,利潤相當可觀。但是從沒有養過魚的李年豐仍然顧慮重重,直到有人跟他抱怨經營鴨嘴魚有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李年豐才下定決心,因為他從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里嗅到了商機。
 
  他叫鄭裕偉,水產養殖技術員。李年豐從廣東考察回來后,還是拿不定主意,又特意跑到福建省淡水研究所詢問,正好碰到了養過鴨嘴魚的鄭裕偉。可誰知鄭裕偉一開口就勸李年豐還是甭養了。
 
  鄭裕偉:它的運輸是最困難的,鴨嘴魚是一種很古老的魚,它必須要很高的濃氧,它鰓不能自然閉合,一旦它不能游動以后它就缺氧,它一缺氧就救不活了。所以它的難度就在這邊。很多養殖戶不懂鴨嘴魚,在這邊吃虧了。
 
  鴨嘴魚好養不好運,就是因為它需要不停游動才能存活。這也導致鴨嘴魚運輸成本高,風險大。鄭裕偉本想勸李年豐三思后行,沒想到他的這一番話,反而讓李年豐堅定了養鴨嘴魚的決心。
 
  李年豐:運輸距離的問題,等于我們當地的市場是受到保護的,我們周邊的市場它很難侵犯到這個市場,這是一個機會。
 
  李年豐認為福建省規模劃養殖鴨嘴魚的人不多,而鴨嘴魚又很難長途運輸,他只要充分挖掘本地市場,就可以把鴨嘴魚做成獨一份的生意。然而李年豐沒有意識到,雖然他找到了商機,但也給自己埋下了隱患。
 
  這里是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2011年4月,李年豐投入全部身家350多萬元在這里,準備大干一場。
 
  李年豐:幾乎是我財產的全部,就不要留后路,就是破釜沉舟,要在這里大干一場,要干就干得轟轟烈烈。
 
  李年豐建起了養殖場,從廣東進了三萬八千條鴨嘴魚。聽說李年豐養起了一種奇怪的魚,村民們都新鮮壞了。
 
  李年豐:特意過來參觀,上杭縣過來的,我都不知道。
 
  記者采訪期間就碰到了一群人自發的組團來看稀奇。這個大姐,一激動,就直接下水了。
 
  村民:看魚,特意過來看,以前沒見過。
 
  李年說村民們一直都對他養的鴨嘴魚很好奇,甚至有親戚朋友來了,還拉到這里參觀,這讓當時的李年豐信心倍增。鴨嘴魚生長速度很快,8個月就長到4斤左右。李年豐盤算著,三萬多條鴨嘴魚,只要等到春節一上市,三百多萬元的投資就可以全部收回。
 
  李年豐:看到它們一天天長大,那種感覺非常愉悅。一步一步在向成功靠近,我們認為這個事情對了,做對了,做對事的感覺,很開心的。
 
  然而李年豐并沒有意識到一個危機正在靠近。2012年2月,三萬八千條魚可以上市了。李年豐在廈門建了門店,聯系好幾家客戶,可是當魚送到廈門后,幾乎所有的客戶都拒絕付款。
 
  原來李年豐拉到廈門的魚出現了大批的死亡。當初鄭裕偉勸李年豐不要養鴨嘴魚,就是因為運輸困難,李年豐卻低估了難度,沒有想到三個小時的車程,鴨嘴魚都受不了。李年豐手頭剩下的近10萬斤的魚一下變成了燙手山芋。
 
  李年豐:不愿意付20萬元,我們每一批魚發出去都被投訴,有的甚至說這一批都不行。
 
  當初鄭裕偉勸李年豐不要養鴨嘴魚,就是因為運輸困難,李年豐卻低估了難度。李年豐手頭剩下的近10萬斤的魚一下變成了燙手山芋。
 
  李年豐:只能說寢食不安,這個魚砸在我自己手上了,自己吃,吃不了那么多,賣,運不出去,客戶不接受。
 
  為了解決運輸問題,李年豐想了一系列的辦法,增加供氧、加冰塊,更換耐磨的水袋,甚至連魚的勾刺他也怕劃壞了水袋。
 
  李年豐:沒收你的武器,疼也只能忍著點了。把修剪好的魚放在袋里打包運輸。
 
  但是鴨嘴魚運輸的時間仍然過不了三小時這道坎,李年豐運到廈門的魚還是一批批死了。李年豐一次次嘗試,又一次次絕望,不到一個月時間他損失了80多萬元,他開始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李年豐:對我這個投資的方向產生了懷疑,甚至對我自己的能力都產生了懷疑,突然受到這樣的沉重的打擊。它這種懷疑,在自己內心像病毒一樣,它會蔓延。不堪回首,心都快荒蕪了。
 
  就在李年豐想要放棄的時候,他偶然聽到了一句話。2012年1月的一天傍晚,李年豐忙完漁廠的活,匆匆趕去集市買菜,經過一個商鋪時,李年豐突然停下了腳步。他聽到一桌打麻將的村民正在談論自己。
 
  李年豐:咯噔一下有點這種感覺,心里面很不爽。
 
  李年豐沒有想到自己已經成為街頭巷尾的一個笑話。
 
  李年豐:廈門回來的李元豐,好好的事情不做,回來養魚,穿得比我們臟,干得比我們累,看起來錢也打水漂了,對我的刺激非常大。
 
  李年豐不允許自己再搖擺和消沉,他要證明自己。他發瘋般去研究各種魚的不同的運輸方法,終于,他把草魚的一種運輸方式改良,找到了延長運輸鴨嘴魚時間的關鍵。
 
  李年豐:這個像不像一把弓,這個有弦。
 
  記者:這樣綁著它有什么用呢?
 
  李年豐:弓形,你看我們這樣綁了以后,它這個腮袋它就打開了,嘴巴也張開了,這樣它就可以跟空氣接觸,只要有一定的濕度,我把它吊起來,吊在離開水,它可以活四到五個小時。
 
  人為打開鴨嘴魚的腮部,讓它和空氣接觸,這個方法讓李年豐將鴨嘴魚運輸的時間延長了一到兩個小時。2012年4月李年豐將剩余的鴨嘴魚賣完,收回200多萬元。同時,李年豐將在廈門的這套房子賣了150多萬元,又問弟弟借了100多萬元。2012年4月,李年豐投資450多萬將漁場規模擴大到60畝地。又引進8萬多條鴨嘴魚,準備大干一場,這一次他有了新思路。
 
  李年豐雖然解決了小規模長途運輸鴨嘴魚的問題,但是大規模運輸的成本和風險仍然很難控制,開發本地市場成為李年豐發展的重點。
 
  這里是福建省上杭縣鄉村旅游游客集散中心。李年豐人認為這里客流量大,可以打響鴨嘴魚在當地的知名度,他瞄準了這里。
 
  他叫陳文,是集散中心所在的這家山莊的老板。別看現在兩人談笑風生,但2013年2月,李年豐找到他,提出希望合作時,陳文卻拒絕了李年豐的請求。
 
  李年豐:他去推廣它的話,大家因為它是個新的東西,不太認識它。
 
  陳文覺得鴨嘴魚顧客大多都沒有見過,未必能接受。怎樣才能讓陳老板心甘情愿地和自己做生意呢?
 
  李年豐獨自在山莊里溜達起來,看似漫不經心,卻是在暗自觀察這家山莊的特色。他想找到和陳文合作的突破口,他甚至還偷偷潛入了廚房,看到廚房的景象,李年豐放心了。
 
  李年豐:十幾個廚師一字排開,旁邊還有加工的,輔助的,配菜的,端盤子這些,所以說明他們這個廚師的工作量很大,客人足夠多,他們才有足夠的工作量,供給他們。
 
  30多分鐘后,李年豐再次回到旅游集散中心大門前時,一個點子閃過腦海。而這個點子讓陳老板一聽完,當場拍板決定要賣李年豐的鴨嘴魚。
 
  李年豐的點子就是讓陳文在這個大門前修建一個水池,作為展示鴨嘴魚的T臺。李年豐跟陳文說,鴨嘴魚不能光作為一種食材養在廚房,而是要成為山莊的一大特色,養在前臺,甚至可以讓顧客親自體驗下水抓魚的樂趣。而根據山莊的客流量,幾千元的修建水池的成本很快就可以收回。陳文被打動了,決定試試。
 
  果然修建水池后,鴨嘴魚作為山莊一大怪,吸引了不少顧客和人氣。
 
  游客:來過都吃過,每次來都點,味道很嫩,脆脆的,美味了。
 
  而鴨嘴魚在山莊餐桌上的點擊率達到80%以上,一年銷售額有四十多萬元,這讓老板陳文高興壞了。
 
  陳文:我們山莊就說,有十八怪,其中它這一怪叫做魚長鴨嘴好奇怪。
 
  李年豐:我們要把這個事情做大做好的話,你如果單單考慮你自己的感受,最后肯定是做不好,你一定要從他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他們需要好的食材,他們需要好的賣點,他們需要不同的這種競爭的差異化。
 
  借助游客集散中心的客流量,鴨嘴魚在當地的名氣一下大增。2013年很多酒店山莊都紛紛向李年豐要貨。可是李年豐卻不賣了。
 
  何武興:我一般差不多隔三差五我就打電話給他催貨。我幾個朋友吃了他也想說也弄個專賣這種有特色的飯店,叫我拿來電話給他聯系,聯系幾次他都說沒貨,沒賣。
 
  李年豐:在一個縣我們不超過3家的經營者經營我們的魚。你這里也有,他那里也有,到處都是有鴨嘴魚,這個商家的獨特性體現不出來。
 
  李年豐控制鴨嘴魚的銷量,保證它的特色和價格。2013年,李年豐將鴨嘴魚推廣到上杭縣周邊5個縣市,銷售額達到1000多萬元。
 
  2014年李年豐又跟人合作,發展了350畝基地,由李年豐負責技術和銷售,利潤兩方分成。現在,李年豐在設想一個更大的計劃。
 
  李年豐:我們希望我們有在各地,都有一些養殖基地,因為這個魚不好運輸。我們在城市邊上,離這個比如說2小時車程的地方以內,控制在這個范圍內,我們有這樣的基地就可以從那里配送。建立這個模式之后,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模式復制出去。
 
  曾經跌入人生低谷的李年豐,靠著鴨嘴魚兩年翻身,對于未來,他充滿信心,而對于人生,他也有了自己的感悟。
 
  李年豐:人生就像我們水中的波浪一樣,它必然是有起有落,如果它是一湖死水,那人生還有什么意思呢,我認為這些經歷是我的財富之一,值了。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