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業沖上“云”端
6月中旬的一天早上,貴州省龍里縣場壩村村民王積瓊像往常一樣按時來到灣灘河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文格溫室蔬菜無土培植中心,為已掛果的番茄苗施肥。
“30天后,這些番茄就能采摘并遠銷粵港澳地區。這個智能化日光溫室可以對室內種植的蔬菜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農產品的綠色生產。我們每天都會密切關注溫度、濕度、光照和微量元素等各項指標。”王積瓊一邊施肥一邊給記者講解道。
今年年初以來,龍里縣搶抓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機遇,積極搭建物聯網絡平臺,投資150余萬元新建了園區環境信息與病蟲信息感知監測系統、蔬菜質量產品溯源系統、信息平臺展示中心、測土配方施肥平臺,充分采集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數據,通過物聯網海量收集、整理、分析,實現了農業智能化生產管理。
龍里縣灣灘河高效生態示范農業園是貴州省級生態農業示范園區。目前購買安裝了農林小氣候信息采集系統、蟲情自動采集系統、孢子信息自動捕捉培養系統、太陽能電源、監控設備、創建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信息服務設備軟件、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等智慧農業軟硬件設備,園區農業物聯網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我們足不出戶,就能對田間的苗情、墑情、病蟲情、災情、生態環境、質量追溯等進行實時監測、預警并自動防控,做到全天候、無人值守、連續自動工作,還可與國家、省、市、縣、鎮各級信息采集站數據共享,真正實現了生態農業的現代化、智能化。”龍里縣農村工作局副局長楊朝慧信心滿滿。
在生產過程中,灣灘河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積極構建園區農業物聯網絡體系,集成應用感知技術、GIS技術、無線網絡技術、控制技術,實現園區內蔬菜生產信息的定位、采集、傳輸、控制和管理,對農作物生長的土壤養分、墑情、苗情、病蟲、災情等進行監測與展示。通過物聯網、云技術,將實時采集的信息進行數據提取、綜合、分析、總結,最后提出可行性處理方案,及時幫助農業生產者、管理者作出有效的決策。
同時,園區建立的產品追溯系統可以記錄下蔬菜生長的每一個環節數據,形成蔬菜“標簽”。用戶通過電腦或手機等掃描終端,便可以查看蔬菜的生長地理位置、品種信息、生產環境、肥水投入、病蟲害防治、修剪以及貯藏、質檢、運輸、銷售一系列從“生產-運輸-倉儲-銷售”全產業鏈的一系列資料信息。
“無論蔬菜生產銷售的哪個環節出問題,根據這條信息主線,都能精準定位,找到問題的根源。”灣灘河鎮鎮長陳明麗拿著掃描儀一邊示范一邊解說。
淘寶村里喜事多
“編出美麗鄉村,淘來幸福生活!”一條條醒目的標語,在村子里隨處可見;30多家物流公司的車輛停在道路兩旁,忙著把產品裝車送往全國各地……這就是山東博興縣錦秋街道灣頭村——一個“淘寶村”每天的忙碌狀態。
灣頭村一直有草柳編的傳統。2008年后,開始有村民在淘寶網開店,并逐漸形成規模。灣頭村1700多戶村民中現在有800多戶在淘寶網銷售草柳編工藝品,年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有40多家,去年全村網銷收入過億元。網店的興起,吸引了大批快遞公司的入駐,目前全村已有快遞店30多家。更令人欣喜的是,灣頭村帶動了錦秋街道網上銷售的火爆,全街道已有網店1100家,生產銷售產品30大類1500多個品種,銷售范圍遍及全國18個省市區,還遠銷40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