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互聯網開店,‘土里土氣’的農家小米、雜糧、黏豆包等綠色農產品,‘熱’賣6000箱,走出黑土地,銷往北京、上海、湖北、廣州、大連等多個省市,銷售收入80余萬元”。良好的網絡銷售讓肇東市裕村香米業有限公司的邢茂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今天,肇東市裕村香米業有限公司嘗試著“線上”營銷,在網上“擺攤”銷售綠色農產品。以“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進行運作,不僅農產品賣得快,還將網店開得紅紅火火。“我們贏得品牌和市場的方式很簡單,就是通過互聯網這個大平臺為每位顧客提供綠色農產品和優質服務。將信譽放到第一,絕不缺斤短兩,憑著良心做事,自然贏得了好口碑,生意也就越做越好了”。邢茂云介紹說,借助互聯網電子商務銷售網絡平臺,推動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利用網店售糧,減少了中間環節、精準對接產銷,消費者得到了實惠,我們又賺到了錢,輕點鼠標使農民的腰包鼓起來。
2013年初,農家女邢茂云牽頭本村12名農民在肇東市里木店鎮永豐村成立了裕村香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與305戶農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流轉土地7193.66畝,實行統一使用化肥,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六統一”經營模式,從單一種植玉米,發展到種植無公害的綠色小米、黏黃米、雜糧等10多個品種。2014年,合作社小米、雜糧、黏豆包等農產品銷售6萬多箱,銷售額達到760萬元。“我們負責提供種子等生產資料,農戶按‘規矩’種,由公司負責加工、銷售,做成城里人嘗‘鮮’的農產品。”邢茂云說。
如今,網上創業、電子商務在肇東市已成“熱詞”,進鄉入村幫助農民解決綠色農產品“賣難”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今年,肇東市還將著力打造電商平臺,擴大品牌效應。推進中糧、成福、大莊園、甜草崗、黎明香谷合作社、熙旺種植合作社等12家企業、8家合作社現有電商平臺升級改造,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提升綠色農產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