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小麥生產最合理的結構

   日期:2015-06-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24    評論:0    

  “現在提倡調結構,對于育種就是調整育種目標。”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江蘇沿海試驗站站長高德榮一語中的。

  眼下,電視上、網絡上、手機新聞里“夏糧豐收”鋪天蓋地,然而沒有一次豐收得來容易。前不久,在一次高產品種觀摩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小麥育種專家、山東省農科院首席專家趙振東曾表示:“選擇優良品種是實現小麥增產增收的關鍵,要緊跟品種更新換代的節奏,讓新一代優質品種為增收加油。”的確,除了國家的惠農政策、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農民的辛勤耕耘,以及風調雨順天幫忙,更離不開廣適高產的“濟麥22”、優質抗病性強的“揚麥16”、節水抗旱的“石麥22”等許許多多為糧食增產立下汗馬功勞的結構多樣化的好品種。

  縱觀世界農業發展史,最初的目標都是要高產,以保障糧食安全。如今,隨著市場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人們對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認識程度的加深,農作物品種結構調整似乎成為了“剛需”。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當今時代,一個好品種光靠高產不足以立足,在一定產量水平基礎上,育種會更傾向于廣適、抗病、節水抗旱等綜合性能。同樣是豐收,結構從此大不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