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葡萄事業的熱愛和執著,朱屹峰在2003年被聘為省農函大講師,巡回給全省農民上課。幾年后,他成為全省唯一一位從普通農民走上講臺的中國農函大優秀講師,還出版了《江南葡萄實用栽培技術》農函大教材。
朱屹峰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站上浙江大學講臺時的情景。那是2004年的一天,浙江省成立葡萄產業協會之際,全省葡萄種植培訓班在杭州舉行,朱屹峰受邀去講課,“臺下有600多人,都是來自全省的葡萄種植精英,也有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我講課的時候臺下一點聲音都沒有,大家聽得非常仔細,這讓我感到很自豪!”
為了改變千家萬戶搞生產、千軍萬馬跑市場的分散型格局,朱屹峰在2005年創辦了嘉興綠江葡萄專業合作社,并以合作社為載體整合資源,全面實施多元化產業服務體系——實施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戰略。
通過合作社的示范引領,大橋鎮的葡萄種植面積如今達到1.85萬畝,葡萄種植戶1800多戶,年葡萄銷售收入2.2億元,走出了一條帶動一個產業發展、帶領一方群眾共同致富的科技興農之路。
隨著“江南葡萄”品牌效益的不斷放大,省內外的許多葡萄種植大戶紛紛慕名而來,有的是來引進種苗,有的是單純來取經。每次接到同行的求助,朱屹峰總會盡力幫忙。2007年6月的一天,湖州長興的沈先生因為種植的6畝紅提3年沒掛果,急匆匆趕到江南村找朱屹峰。當時,朱屹峰正在吃午飯,看到沈先生很著急,索性放下碗筷把他帶到了自家葡萄地里,“葉片的修剪方法、摘心的注意事項……他是怎么操作的,我們是怎么操作的,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分析。”
“第二年他就迎來了大豐收,聽到消息后我也感到很高興。”朱屹峰認為,他人豐收和自己豐收的感受是一樣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主要內涵之一,身為南湖畔的共產黨員,我很愿意伸出雙手幫助他人。”
角色轉換
成為新農村建設領頭羊
“做一些實事,真正為村民謀福利”
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農函大優秀講師、全國百名農村實用人才、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浙江省勞動模范、省農村十大杰出青年……朱屹峰獲得過的榮譽寫出來有一長串,但他看得很淡,“榮譽代表過去,未來還需努力。”
2011年以來,朱屹峰“為之努力”的對象又多了一個——他被推選為江南村黨總支書記,需要帶領全村村民“齊步向前走”。挑起“新擔子”后,朱屹峰獨自在村子里走了一遍又一遍,思考著怎樣做一些實事,真正為村民謀福利。
看到通往田間地頭的機耕路很是泥濘,他想辦法首先進行了道路硬化,“我們村95%的農戶種植葡萄,原來只有稍寬一點的村路硬化了,村民踩著三輪車去田里施肥、采葡萄都不方便,所以我們把全村能通三輪車的機耕路都硬化了。”
發現村子里晚上黑乎乎的,村民出行非常不安全,他提出亮化村級主干道,“村民起早摸黑種葡萄,路上有了燈,出行安全有保障了,對村里的治安也有好處。”
得知村里有幾塊低洼地,一到下雨天葡萄種植戶就發愁,他想辦法對涉及的低洼地塊“動手術”,“葡萄成熟期遇上梅雨季節,葡萄地一旦受淹直接影響收成,在低洼地塊筑起‘大包圍’,村民就不用擔心水淹了。”
考慮到村里的殘疾人家庭生活困難,他還推動合作社成立了“殘疾人貧困基地”,給殘疾人家庭送種苗、送肥料、送技術。
朱屹峰這樣的“紅船精神”踐行者,自己在散發光和亮的同時,也在傳遞著正能量,合作社的幾名黨員技術骨干還與部分殘疾人家庭進行了重點結對,一對一為他們提供生產、銷售上的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