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轉型:開辟脫貧致富新路
回顧臨洮花卉產業發展的歷程,有以下幾個方面很值得總結和推廣:
一是抓基地建設,擴大規模增效益。臨洮花卉的發展起步于農戶,產業發展起步相對低下。針對這一現狀,當地政府著力在“牽、引、帶、拉”四個字上做文章,“牽”就是龍頭企業的牽動;“引”就是組織引導;“帶”就是示范基地帶動;“拉”就是市場利益拉動。堅持按照圍繞龍頭建基地、連片種植增規模的思路,立足全縣地域氣候、土壤特點分類指導,有力促進全縣花卉產業由傳統分散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生產轉變。全縣現已發展花卉企業15家。
二是抓機制,集約經營上水平。全縣在花卉產業發展過程中推行了三種機制:一是大膽推行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利用“反租倒包”的形式,帶動農戶發展花卉生產新格局,解決農戶難于承受巨大風險、難于參與市場競爭的難題。二是積極實踐“公司+基地+協會”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機制,將公司與農戶連成互惠互利的共同體,既擴大了公司生產規模,降低了生產成本,又解決了農民種植花卉的“賣難”問題,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了投資扶持激勵機制。通過實行“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鼓勵政策,促進非公有制花卉企業的迅速發展。
三是抓科技,突出特色創品牌。堅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以質取勝”;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不斷建立健全服務體系,推動全縣花卉產業發展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重大轉變;堅持“露地、大棚、溫室齊發展,間、套、帶一起上的發展模式”。
四是抓服務,引導護航作保障。始終把引導護航作為促進花卉產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措施來抓,認真抓好技術推廣應用和服務工作,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企業蹲點,積極開展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進行栽培技術的指導、咨詢和服務;另一方面,縣政府在花卉產業發展方面采用“三通一平”的優惠政策,即“水通、路通、通訊通,基地平整”,為花卉產業的發展大開綠燈。
五是抓延伸,發展旅游促效益。堅持立足花卉辦旅游的思路,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業,發展農家樂形式的一條龍服務,既滿足游客觀賞、娛樂休閑的需求,又提高了旅游檔次。
總之,臨洮縣花卉產業的迅速崛起,不僅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促進了農業種植結構的轉型調整,加快了觀賞農業的發展步伐,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為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開辟了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