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縉云縣在新碧街道馬渡村組織實施馬鈴薯新品種試驗,近日已進入收獲期。為確保掌握參試品種的真實表現,縣農業局技術人員于5月11日到試驗地開展測產驗收工作,并嚴格按照省農科院提供的試驗方案進行測產。
為增強試驗的準確性,8個供試新品種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在試驗中期已對各品種的植株形態特征、性狀、病蟲害等進行了認真記載。收獲期對每個小區取樣10株,稱取單株塊莖重、結薯數量和主莖數、觀察薯塊形狀、薯皮及薯肉顏色等主要經濟性狀進行綜合考察,并對每個小區鮮薯產量進行實收測產。
經實測,產量最高為1901kg/畝,最低產量為595kg/畝,品種排序由高到低依次為:興佳2號、N108、中薯3號(對照)、川56、NFJ5、A1、A290、臺灣紫。其中NFJ5、臺灣紫、A290三個紫色馬鈴薯為特色新品種,產量相對低些。通過蒸食評價打分,品質優的新品種分別是川56、興佳2號和NFJ5;良好的為N108、臺灣紫;一般的為A1、A290。
下步縣農業局將做好種薯的烤種及試驗數據的整理分析工作,為全縣馬鈴薯新品種推廣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