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美麗鄉村建設國家標準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辦公室負責人等出席會議并講話。
國家標準《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等9家單位聯合起草,以“規劃科學、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宜居、宜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突出普適性、指導性、引領性、實用性、兼容性等特點,統籌考慮各地需求,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要素進行了規范,標準內容體現了“美麗鄉村村民建、建設成果村民享”的核心理念,著力打造美麗鄉村的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和行為美。
標準由12個章節組成,基本框架分為總則、村莊規劃、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鄉風文明、基層組織、長效管理等9個部分。技術內容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匯集了包括農業部在內的相關行業部委的相關工作要求,明確了美麗鄉村建設在總體方向和基本要求上的“最大公約數”,在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規定了21項量化指標,就美麗鄉村建設給予目標性指導。
田世宏指出,標準作為一種實踐經驗總結,體現了技術先進性、經濟合理性,經相關各方充分協商、達成一致并自覺執行,是具備普遍指導意義的技術規范。在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實踐中,引入標準化管理理念和手段,對于指導和引領美麗鄉村建設,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質量和水平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睹利愢l村建設指南》作為推薦性國家標準,為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術指導,使美麗鄉村建設有標可依,使鄉村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有章可循,使美麗鄉村建設有據可考。同時,標準對鄉村個性化發展預留了自由發揮空間,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齊步走”,鼓勵各地根據鄉村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創新發展。
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辦公室負責人指出,農業部已制定了《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目標體系》,確定了1100個國家級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村,整合各種政策項目資源,因地制宜推進具體創建工作。推出美麗鄉村創建十大模式,開展了理論、政策、技術等相關研究,承擔了第四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建設美麗中國》的起草組織和具體編寫工作。同時搭建了美麗鄉村博覽會、“中國萬峰林美麗鄉村峰會”等美麗鄉村交流平臺,開展了“中國美麗鄉村快樂行”等系列活動,有力推動全國形成了美麗鄉村創建熱潮。下一步,農業部將以《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的發布為契機,引導各地按照《指南》的要求高標準謀劃美麗鄉村建設,組織相關專家學者以《指南》為藍本制定地方實施細則,把《指南》作為下一步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村遴選、確認和評價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