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齒釘耙刨開土壤表層,兩顆或三顆并蒂的圓球形根莖隨之從土壤里脫落……連日來,象山鶴浦鎮五利村村民謝愛會召集小工,忙著在承包田里采收藏紅花球莖。這些蒜頭形狀的球莖被引入海島后,經歷了一輪完整的開花、繁殖過程,逐漸顯示出“隨遇而安”、可以較大范圍繁殖的“植物適應性”。
據悉,藏紅花原產歐洲南部,明朝時傳入中國,也稱番紅花,售價高過黃金,是世界上最貴重的香料和名貴中藥材之一。藏紅花以球莖繁殖為主,球莖經過數月休眠,10月份在室內陰涼潮濕環境下無土栽培即可開花,花蕊內三條細長的橙紅色花柱即為“藏紅花”。11月份,在單季稻收割之后,完成開花使命的球莖被栽種到稻田里,可繁殖新的球莖,作為第二年的花種使用。
據了解,謝愛會承包11畝田,前后投入21萬元,引種藏紅花滿兩個完整周期,已從完全引種逐漸過渡到自我繁殖,2014年底藏紅花畝產1.5斤,產值2萬元。今年,謝愛會計劃擴大種植面積至20畝,進一步探索“單季稻―藏紅花”輪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