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縣克服今春氣溫低、雨水大等不利氣候條件,搶前抓早、積極應對,并采取調整結構,主動避災;實時播種,積極減災;擴大水源,有效抗災;加強指導,科學防災等多種措施力保大田播種及時完成。目前全縣420萬畝大田作物已基本完成播種作業,其中玉米作物于5月5日前播種結束,共種植玉米378萬畝,剩余部分雜豆、蔬菜在5月15日前也已播種完成。
加強指導,科學防災。龍江縣把農業生產作為農村工作的基礎,注重把握春耕生產的基本要素和關鍵環節,搶前抓早、統籌實施、重點攻堅,為今年春耕生產穩定、高效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春節前,龍江縣就全面開展了以籌資金、備物資、修農機等為主要內容的春耕生產工作。同時,加大技術培訓與應用推廣力度,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50萬畝、玉米地膜覆蓋技術50萬畝、等行密植技術200萬畝、水稻綜合高產栽培技術4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60萬畝。同時,以縣職教中心為載體,整合各類培訓資源,舉辦培訓班56期、電視講座5期,發放科普資料5萬余份,累計培訓農民6萬余人次。
實時播種,積極減災。4月下旬,龍江縣氣溫快速回升,全縣上下積極行動,科學調度大型農機具跨區作業,搶抓農時,提高耕作標準和耕作質量。借助縣廣播電視臺、“農技寶”平臺和縣農業技術服務網站,及時發布氣象信息及播種時限信息,引導組織農戶搶抓農時,確保在豐產期內種上地、種好地。
擴大水源,有效抗災。全縣充分利用地表水,科學開采地下水,發揮融資擔保平臺的牽動作用,帶動社會投資,集中力量開展“打新井、修病井、建圍堰、制蓄罐”大會戰,最大限度地擴充抗旱水源,確保春耕用水需求。續建九龍灌區渠首和馬場灌區田間工程2處,新打機井712眼,安裝時針式噴灌設備165套、絞盤式噴灌設備100套,建設微灌工程160處,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89萬畝。同時,全力做好現有抗旱設備設施檢修工作,全縣5.8萬眼機電井、5.7萬臺配套設備、9.1萬個大小抗旱水桶在春耕前全部達到待用狀態。
調整結構,主動避災。龍江縣把優化種植業結構作為農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切入點,深入實施“一減五增”戰略,推動種植業優質高效。采取發布種植指導計劃和發展訂單農業等方式,引導合作社、農戶調優種植結構,2015年全縣共減少玉米種植面積27.3萬畝,水稻面積增加7萬畝,馬鈴薯面積增加3.6萬畝,其中,雜糧、蔬菜、飼草、中草藥種植面積可分別增加9.7萬畝、2萬畝、3萬畝、2萬畝,全縣水稻、雜糧、瓜菜、馬鈴薯、中草藥面積可分別增至62萬畝、31萬畝、8萬畝、5萬畝和2.5萬畝。
據了解,近年來龍江縣堅持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通過借助上級政策強化基礎設施、實施合作化促進規模經營、推行科技化提升產量等措施,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糧食產量連續5年位于全省第一位,連續7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