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縣利溪鎮東德發村的李紹鵬12歲時,生了一場病,因第五腰椎發炎引起駝背,在南充多家醫院醫治無效后,16歲時駝背成型。多年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在湖北打工的他在那里收獲了愛情,2014年決定帶著妻子回鄉創業,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養雞大戶、致富能手。
如今,這個的48歲中年男子,正用身殘志堅書寫著自己的精彩人生,傳遞著當代自強自立的奮斗精神和開拓進取的拼搏精神。
一場病痛 導致駝背 在家不好找工作 遠赴湖北打拼并收獲愛情
據李紹鵬介紹,他出生在蓬安縣利溪鎮東德發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2歲那年,因為腰部疼痛住近了醫院,醫生說是第五腰椎發炎。因為家里貧困,當時我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后來身體基本成型了,大約從16歲開始,也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因為身體殘疾,許多單位不愿意雇傭李紹鵬。有一位好心親戚了解到我的情況后,便讓我到湖北去,在他做事的工地上打工。沒想到,背井離鄉這一走就是20多年。在湖北打工時,李紹鵬結識了湖北女子楊家秀,也就是他現在的妻子。李紹鵬說,“我在外面打拼了幾十年,現在人到中年加上自己殘疾還是想回到家鄉。”
自身的殘疾讓李紹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回到家鄉做點什么事情來養活自己和妻子? 2013年,妻子楊家秀在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上看到了一個養殖舊院黑雞的項目。經過夫妻相互協商討論以及深思熟慮后,決定回鄉養雞。
回鄉創業 由于不懂技術遇挫折
“起步時太著急了,遇到了不少挫折,還是吃了沒有經驗的虧。”李紹鵬說。2013年底,李紹鵬聽說達州萬源有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舊院黑雞養殖致富的信息,他覺得機會來了。于是聯系到了萬源那家合作社,讓妻子去學習技術和經驗。接著,他拿出打工多年的積蓄,在家鄉利溪鎮東德發村承包了500多畝土地建養雞場。
為了將養雞場盡快開辦起來,楊家秀在萬源僅僅學習了半個月,便匆匆趕回蓬安。“創業之路并不是一番風順,尤其養殖行業市場行情多變,疫病多,風險性很大。楊家秀對記者說,由于準備不充分,雞場開辦僅僅四個月就遇到了問題。
2014年5月,由于氣候原因,李紹鵬養的雞死了一千多只。“養雞想起來很簡單,但要養好其實很不容易,如果想要規模養雞,那更是一門學問。”李紹鵬說,剛開始的創業熱情很重要,但懂門道、會技術、能管理,更加重要。
李紹鵬并沒有被挫折嚇倒,而是一邊購買了大量的養殖書籍,學習相關知識,一邊讓妻子再去外地“取經”。2014年6月的那段日子,李紹鵬常常拿著本書在養雞場轉,遇到難題時,就給妻子打電話,讓她去咨詢專業技術員。
積極創業 刻苦自學 成養雞大戶
2013年,李紹鵬開始了人生第一次創業—養雞。他養了1年雞,雖然有中途遇到些挫折,但也積累了許多養殖經驗。
經過反復考慮,李紹鵬決定大規模養殖舊院黑雞。2013年李紹鵬在家里辦起了養雞場。為讓小雞長得好,白天,他夫妻倆守在養雞場里,為10000多只雞挖喂食、打掃雞場;晚上,夫妻倆又自學雞群防病治病知識,鉆研養雞技術。
在李紹鵬夫婦的精心打理下,養雞場辦得紅紅火火。2014年,他養殖了10000多只舊院黑雞,產值達50萬余元,到目前已是銷售10000余只雞。頓時,李紹鵬夫婦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雞大戶、致富能手。
在蓬安縣工商局河舒工商所的指導下 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
“沒有大家的關心就沒有我的今天。”李紹鵬說,自己的養雞場能成長并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關心和幫助。他有義務、也有責任為大家做點什么,和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如今,李紹鵬在蓬安縣工商局河舒工商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兩家農戶也在他的帶動下加入到了養雞的隊伍當中。
談起對今后生活的規劃,李紹鵬說:“我要將養雞場做大做強,爭取3到5年,將養殖規模擴大到10萬只,然后開辦農家樂以及旅游農業項目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