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林業科學院、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草)中心等完成的《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家報告(2014)》正式對外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長江、黃河中上游流經13個省份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物質量評估結果為:年涵養水源307.31億立方米、年固土4.47億噸、年固定二氧化碳3448.54萬噸、年吸收污染物248.33萬噸。
據介紹,這份報告的數據采集,利用了全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連清數據集,包括工程區內45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專項檢測站、69個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所屬的森林生態站、400多個以林業生態工程為觀測目標的輔助觀測點以及7000多塊固定樣地的大數據。按照2014年現價評估,13個省級區域退耕還林工程年生態效益價值量為10071.50億元。其中,年涵養水源總價值量3680.28億元,年保育土壤總價值量941.76億元,年凈化大氣環境總價值量1919.77億元,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總價值量1444.8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