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地人不喜吃鵝肉,合浦鵝在本地沒有市場,鵝蛋孵苗后卻熱銷外地。合浦的沙崗鎮西尸口村家家戶戶養鵝,合浦鵝這個獨具本地特色的優良品種給他們的增收帶來了新的盼頭。
合浦鵝,是合浦在50年代初引進的廣東獅頭鵝與本地牛屎鵝進行自然雜交,經過多年選育后形成的地方優良品種,2001年曾被列入了《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雖然頗受外地人喜愛,但在北海、合浦當地,卻鮮有人知。
“本地人一直有著"鵝肉毒"的說法,一般清明祭祀才食用,平時很少人會吃鵝肉。而在一些大城市,鵝肉一直是餐桌上受歡迎的寵兒,我們養育的鵝苗都是供應外地的。”沙崗鎮鵝苗供應商蔣世國介紹,因為一直是本地農戶“單打獨斗”,所以合浦鵝雖然具有早熟、耐粗飼、生長性強、耐寒耐熱、肉質鮮美等特征,但在全國默默無聞,在本地也沒形成大規模養殖。這種情形讓蔣世國覺得可惜。
2014年,為了帶動本地市場,蔣世國弄出了一份鵝蛋收購表,此舉受到了當地養鵝戶的一致好評。記者看到這份收購表上寫著每個月份鵝蛋的收購價格,最高價格達到35元/個。“這樣的收購方式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農戶的利益,最近有農戶向我反映,自從實施這樣的收購價格后,他每只鵝每年所產出的蛋收益高出了上百元。”
由于收購價格有保障,近兩年沙崗鎮的養鵝數量開始逐步遞增,目前母鵝數量已達到了6萬只。農戶小陳家中的養鵝量就從200多只增加到了700只,“去年我賣鵝蛋就小賺了一筆,一只鵝一年一般能產30枚鵝蛋,一只鵝所產的蛋能帶來300塊錢收益,那100只鵝就能有30000元,算上成本,能有上萬元的收益。如果我們這里能成合浦鵝最大的養殖銷售基地,對于農戶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由于本地沒有市場,目前沙崗鎮的養鵝戶只養殖蛋鵝,孵化出的鵝苗一般銷往海南、廣東、博白等地。蔣世國說,合浦鵝是本地獨有的品種,是本地品牌,為了讓這個品牌走向全國,他計劃下一步推出“農戶+公司”的合作模式,與外地商人合作,讓合浦鵝越走越遠。